“你们也都累了,不用跟着了,下去歇息去吧,”回到乾清宫之后,皇帝陛下就吩咐那四名随扈下去休息。
“皇上,请恕臣等死罪,”没想到四名随扈就像商量好似的,竟然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怎么啦,你们这是?”皇帝陛下有些愕然。
“皇上,请恕罪,臣等有话要对皇上说,”其余三人只是跪着,还是只有张玉一人发话。即便不是事先商量好的,显然也是形成了一定的默契。
“好吧,朕恕你们无罪,说吧,”本来皇帝陛下被他们四人簇拥着匆匆返回还有些意犹未尽,可现在看他们一副犯言直谏的样子,似乎有什么大事发生。
这四人,张玉、王嵪、李庚和赵都,都是大明王朝的勋贵之后,也是锦衣卫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但弓马娴熟,而且心思缜密,办事极为得力,已积功升为千户。而且因为他们都出身勋贵,忠诚方面也没有任何问题,因此才被骆养性挑选出来担任皇帝陛下的随身护卫。
“臣等请皇上准许,遇有非常之时,可不尊圣谕,或请皇上准许临机决断,”张玉的声音虽然有些发颤,可还是义无返顾地说了出来。
说实在话,这样的话,不要说是言之于口,就是自己在心里偷偷地想一想(别让人知道就暂且没事儿)都是杀头抄家的罪过。“非常之时,可不尊圣谕”、“准许临机决断”,这不都是要取代为君者的专断之权吗?!这不都是大逆不道的言论吗!
对于此事,四人的确在私下有过交流。
当今皇上的英明睿智他们是心悦诚服,有幸做为随身护卫也是无上的荣光。可这无上的荣光却并非那么容易分享,承担的责任也是重如泰山。
当然最好就是皇帝陛下禁足,老老实实呆在皇宫里面,需要什么大家都给你送过去还不成吗。要人送人,要钱送钱,愿意听戏,就让全套的戏班子常驻皇宫里面也没有问题。万岁爷你就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说出宫就出宫,说微行就微行,不知道大家有多担心吗!
可皇帝陛下的行止岂是随便限制的?这样的话,有谁敢说,怎么说……估计就是说了也是没用。
剩下的可就只有全力卫护皇帝陛下的周全了,这本来也是他们应有的责任。
可皇帝陛下毕竟年轻,有时候、甚至很多时候对于危险气息的感知,肯定没有他们这些见识过大阵仗的军汉来的敏感。如果届时险情已经迫在眉睫,而皇帝陛下却仍然懵懂不觉,迟迟不发圣谕,他们难道就一直傻等着吗?!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还倒好说,毕竟因为惯性,嗣后险情也还要继续向下发展,其结果也可以证明他们只是要解除皇帝陛下面临的危险,而并没有任何其他意图。
但是,即使他们对险情有着灵敏的嗅觉,也难保这灵敏的嗅觉有“失灵”的时候。譬如当他们违逆了皇帝陛下的圣谕,或者在皇帝陛下发出圣谕之前,强行将皇帝陛下带出他们自认为的险地,而嗣后那个他们认为的所谓的险地却没有发生任何异常,那……说他们挟持皇帝图谋不轨都是轻的,抄家灭门也属正常。
这才是他们真正担心的地方。
若是在皇宫里面,他们是不用为此担心的,可一等出了皇宫,这可就是头等大事了。
他们不怕死,真的。能为皇帝陛下献身,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幸,也是整个家族荣耀。
可很多事情不是不怕死就能避免的,不是死多少人就可挽回的。若是万一皇帝陛下出现什么差池,即便自己身死恐怕也难恕其罪。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家族也要不可避免地承受罪责。
因此,为皇帝陛下的安危计,为自身及家族祸福荣光计,拼着冒犯天颜,他们四人也要披肝沥胆,陈述其中的利害,兼且表面自己的委屈。
张玉的话说完之后,四人一起,将头重重地扣在地上,静等皇帝陛下雷霆万钧容颜大怒。
“这……倒是朕轻忽了,”皇帝陛下大概是在深思其中的隐情,因此隔了一会儿才说道。
皇帝陛下绝不相信四人有谋反的企图,况且既然话都说出口了,那就更没有丝毫的可质疑他们忠诚的地方。他们这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危着想,而且是冒着被他们所戮力保护之人杀头的危险,这真是……皇帝陛下忍了又忍,才将将将(前两个“将”是“刚刚”的意思,后一个“将”是“把”的意思。)一句“好兄弟”压回腹中。
能够对自己的安危如此看重,一句“好兄弟”本所应当,也是实至名归。其实,这也是目前的大明王朝最最缺乏的东西——为皇家、为大明的献身精神。
或许是夹杂了后世某些思想意识,皇帝陛下那种“天下皆为我有,天下皆为我用”的意识很是淡漠,因此性情就不似一般君王那冷漠,真情实感也是很容易爆发。
或许他们四人也仅仅是为了自身以及家族利益考虑……可皇帝陛下宁愿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是因为皇家给予的荣耀,他们才披肝沥胆冒死陈词。
“好了,朕知道了,你们都起来吧,”看到他们四人又在地上重重地叩了一个头,这才纷纷起身,皇帝陛下接着说道:“以后若是真的遇到有发生险情的可能,你们不妨尽量提前告知朕……你们不会以为朕就是真的不可理喻、不明是非吧?!”
“微臣死罪,”、“微臣不敢,”四人听到皇帝陛下的话,马上又要跪地扣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