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大上海1909>第602章 与各国元首会晤

此时英国的首相已经换成了劳合?乔治。去年12月1日,还是陆军大臣的劳合?乔治向当时的首相阿斯奎斯提议指派由四人组成战时内阁,其中首相并不包括在内。在遭到阿斯奎斯的拒绝后,他提出辞呈。保守党的内阁成员一致认为“政府照原样是拖不下去了”。于是联合起来迫使阿斯奎斯辞职。12月5日,阿斯奎斯无奈之下辞职。英王乔治五世于是任命劳合-乔治组阁。12月6日,劳合?乔治就任首相。

此时劳合?乔治的政治生涯正处于巅峰地位,但自由党的内阁成员绝大多数与阿斯奎斯同时辞职,只有保守党人愿意与他合作。于是他首先建立了由五人组成的“战时内阁”,目的是要摆脱各部的领导以便全力指导作战,并把过去各部对内阁负责制改为对首相负责制,以加强首相的职权。

即便劳合?乔治当上了首相,他在军事上仍然一意孤行,坚持东线主张,他的主张与此时担任总司令的道格拉斯?黑格元帅和帝国参谋总长威廉?罗伯特?罗伯逊元帅意见相左。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越过了总司令和参谋总长而单独指挥。

今年初,由于俄国国内发生动乱,俄军在东线战场的军事活动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军队战斗下降到了极点,这让德军能够从东线抽调大量比例前往西线准备对英国本土进行登陆作战。劳合-乔治却不顾西线危急,仍要抽调五个师的兵力增援意大利,使其免遭奥军击败。

为了应付这一严重的危机,劳合?乔治决定采取两个措施:第一,主张联军统一指挥;第二,利用这次协约国元首会晤说服华国总统萧震雷立即对欧洲战场增派兵力。

此时萧震雷已经在前往埃及开罗的军舰上了,而由于伦敦距离埃及近得多,劳合?乔治还在伦敦没有启程,其他协约国的元首也还未启程。

时间进入1917年的2月份,萧震雷还在军舰上向埃及前进,俄国方面传来消息,罢工的情况越演愈烈了,萧震雷一行人接到一连串的消息,讨论之后,认为沙俄当局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

2月10日,萧震雷等人一行人乘坐军舰抵达埃及,舰队直接在苏伊士运河靠岸,随后华国远征军第一军团的警卫部队和车队早已等候多时,萧震雷等人下船之后立即坐车前往埃及开罗。

2月11日上午,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先后赶到了开罗,协约国其他国家,例如沙俄、圣马力诺共和国、罗马尼亚流亡政府、希腊王国流亡政府、黑山王国流亡政府、葡萄牙共和国、意大利王国也都分别派出了政府高层代表先行抵达了开罗。

在协约国成员国当中,也只有英国、法国、沙俄、意大利这四个国家还有战斗力,葡萄牙共和国被西班牙挡在后面,虽然没有遭到德国的进攻,但是本身的兵力本身就少,保护自己都嫌少,根本没有多余的部队派出去参战,葡萄牙也是最近才向德奥宣战的,大概是看出来德奥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才对德奥宣战的。

其他协约国成员基本上都被同盟国占领,在被德奥占领之前,这些国家的王室或领导人都出逃到了国外组成流亡政府,华英法等国对这些流亡政府也算是多有照顾,尽管这些流亡政府已经没有了军事力量,但花英法等国也需要这些流亡政府摇旗呐喊。

埃及此时还在英军手中控制,在地中海南岸一带,聚集了英法大量的兵力,随时可以度过地中海向德奥发起进攻。

2月11日下午,萧震雷等人一行人的车队在第一军团的警卫部队的保护下抵达了开罗,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以及其他协约国成员的政府高级代表们在与会地点门前迎接。以华国现在在协约国阵营的地位,以及战争对华国的需要而言,萧震雷完全当得起这些人迎接。

54岁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76岁的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的头发和胡子都已经花白,两人都戴着高筒黑色圆礼帽,穿着裁剪得体的燕尾服,手拿着手杖,完全是一副欧洲上流社会贵族的模样,其他与会的代表们也都穿着西式服装。

车队在与会大楼门口停下,此时周围已经是戒备森严,车队所有的车门打开,萧震雷和随行人员都纷纷下车,萧震雷穿着一身合身的唐装,他绕过汽车将另外一边的车门打开,王亚男从汽车内出来挽着他的胳膊,两人率众向劳合?乔治等人走去。

王亚男穿着一身名贵旗袍,脖子上带着一串闪耀生辉的珍珠项链,两只手腕上戴着碧绿的翡翠手镯,看那对手镯的成色,就知道它们极为名贵,她的肩膀上披着一件貂皮斗篷,整个人看上去雍容华贵,在她和萧震雷下车之后,周围的记者们立即不停地拍照,相机快门声响个不停,镁光灯一直闪着光。

劳合?乔治决定要说服萧震雷加派兵力增援欧洲战场,因此在迎接萧震雷的这件事情上一直很主动,现在他看见萧震雷等人下车连忙对身边的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等人道:“先生们,客人到了,我想我们应该走下台阶去迎接一下,而不是站在高高在上的台阶上等人,这会显得很不礼貌!”说完率先迈步走下台阶。

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心里忍不住一肚子不满,你年纪轻当然不在乎多走几步路,可怜我老家人七十多岁了,还要走下这么高的台阶去迎接一个年轻人,这不是让我受罪又丢脸吗?尽管心里极不情愿,可乔治?克列孟梭还是不


状态提示:第602章 与各国元首会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