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穿越之民国崛起>136.第136章 南线作战(五)

“左边三点钟方向,敌人两挺机枪,将坐标汇报给炮兵,给我炸掉它。”孙翔大声的对着身后的士兵喊道。

然后就会看到一名背着通讯设备的国防军通信员就利用电报的方式,将敌人两挺机枪的具体方位报告给了城外的国防军炮兵,不一会儿“嗖嗖”的炮弹划破空气的尖锐声呼啸而至,直接砸在敌人机枪所在方位,摧毁了敌人的机枪,国防军趁机冲上去占领的战略要点。

这就是刘湘率领部队攻入崇明县城后使用的战术,这种战术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使用部队侦查敌方目标方位,利用国防军强大的远程火力打击,

单单是17日这一天的战斗,国防军就从滇军手中夺下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县城控制权,只不过到了17日晚上,滇军竟然发动夜战和国防军激斗了一夜,这不过这一点国防军早就想到了,刘湘做好夜战的准备,战斗打成了双方逐渐形成胶着状态。

18日凌晨,魏和尚此前已经接到了佟麟阁发回的第九军和平占领贵阳的消息,此时正在往广西境内进发,也使得魏和尚需要加快进攻昆明的步伐了。

“总指挥,你再给我一天的时间,我就能拿下崇明县城了,根本就用不着招呼空军过来。”在指挥部里,刘湘正在向魏和尚申诉着。

“招呼空军过来协助我们作战是早晚的事,总司令让我们尽快拿下云南,就不要贪图这点小功劳了,以后有立功的机会,尽快攻入昆明才是我们的任务。”

自从国防军利用炮火逐一拔除敌人火力点的作战战术,按照这样的推进速度,拿下崇明县城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而已,不过魏和尚还是在18日凌晨决定招呼空军轰炸机对崇明县城剩余被滇军掌控的区域进行全覆盖轰炸。

魏和尚之所以这么着急攻入昆明,是因为赵汉青早前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个月月末拿下云南,攻陷昆明,而且魏和尚这南路军是此时所以出征的国防军里面开战最早的,像此时钱峰率领的东征二路军还在西安没有出发呢。

赵汉青之所以给魏和尚定下如此短的时间,一是因为滇军实力虽然相比吴佩孚或孙传芳的实力要弱一点,但也是差不太多,打他更容易体现出国防军的强大战力,还有就是南路军的战前所以部署都已经完成,战机成熟;

二是因为赵汉青要为他在华夏发动全面统一之战开个好头,增加部队的士气,让全华夏民众看到国防军的实力,威慑那些实力弱小的军阀,赵汉青不指望他们可以闻风而降,但是这却是赵汉青夺取民众支持的好机会。

赵汉青以消灭军阀,驱逐列强为出兵口号,那么第一个打唐继尧就是为了让民众认识到国防军进行的是正义的战斗,不要被定义为军阀之间的征伐,有时候获得民众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魏和尚可不管赵汉青到底有什么意图,他接到的命令就是月末拿下昆明,这就足够了,他自己也知道他这边是打响整个国防军全面出兵以来的第一枪,绝对不允许失败。

“报告总指挥,空军轰炸机第三大队叶盛大队长已经从成都机场起飞,预计一个半小时后抵达我们上空,而且在昭通的临时机场已经修建完成,空军轰炸机第三大队在执行完这次轰炸任务后,就会降落于昭通机场,随时准备支援我们。”一名电报员对着魏和尚汇报着。

“知道了。命令前线刘湘停止进攻,退回我们的占领区,再命令炮兵对滇军控制区进行一个班半小时的炮击,直到我们轰炸机大队的到来。”

听着魏和尚的命令,在一旁负责记录命令的参谋浑身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也太狠了,相信等炮击结束,轰炸机再来犁一遍,滇军的占领区也就剩不下多少敌人了,可怜的滇军只能默默的祈祷吧!

“01,01,我是老鹰,我们已经飞抵作战空域,是否开始投弹。”一个半小时后,叶盛率领着自己的轰炸机大队飞抵了崇明县上方,叶盛使用通讯设备与魏和尚的指挥部进行联络。

“告诉叶盛,给老子炸准点,要是炸不准下次就不招呼他们了。”

随着魏和尚的发话,叶盛欢呼着带着一群“撕裂者”轰炸机直扑崇明县城,每一架轰炸机都携带了4颗200公斤的航空炸弹,这可比炮兵的炮弹威力大多了。

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滇军吃够了国防军的炮弹,本以为难熬的日子终于要过去了,殊不知真正的苦难才刚刚降临。

36架“撕裂者”轰炸机在叶盛的指挥下,分成六个批次开始对滇军占领的县城开始了狂轰滥炸,数百公斤的航空炸弹落下,方圆十几米内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存活,魏和尚在指挥部门口拿着望远镜一直观察着滇军那边的情况。

看到那一枚枚航空炸弹炸出的深坑,以及四处散落的残肢断体,魏和尚不由得缩缩脖子,这是不是太狠了些,毕竟是华夏人打华夏人,这要是打外国侵略者魏和尚绝不会有半点同情心,但滇军毕竟也是华夏人呀,这下手是不是太狠了。

魏和尚在心里祈祷到:希望剩下的滇军可以以此为戒,不要再负隅顽抗了,要不然就不要怪和尚我不顾及同胞之宜了,华夏分裂混乱太久了,是时候结束这一局面了。

为了切除这些盘踞在华夏身上的“毒瘤”,有所牺牲也在所难免了,这时候的牺牲至少可以换取华夏未来几年里少死很多人。

就在国防军的轰炸机在崇明县城


状态提示:136.第136章 南线作战(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