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穿越之民国崛起>167.第167章 不破不立

不过虽然赵汉青对于王赓很感兴趣,但是更让赵汉青注意的是王赓身旁的另一位三十多的中年汉子,在段祺瑞的介绍当中,赵汉青知道这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就是广东革命党派来的代表何应钦。

赵汉青之所以对于何应钦更感兴趣,一是因为他是南边革命党的人,赵汉青对于革命党的忌惮可不是一星半点的,二是因为赵汉青记得何应钦还是革命党当中重要的高官,后世赵汉青时常从民国的书籍上见到何应钦的大名。

很快赵汉青就从微型耳机当中听到了‘小雪’找到的有关何应钦的详细资料,何应钦,革命党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党一级上将,是革命党黄埔系内仅次于蒋光头的第二号人物。

从辛亥革命起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撤往台湾,历任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这些都是后世对于何应钦的介绍,此时的何应钦在革命党当中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么高的的地位。

何应钦于1909年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随后于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黔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春任广州孙大炮的元帅府参谋。不久,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后兼教导一团团长,随后成为了蒋光头的亲信,这时候被蒋光头派来参加这次和谈,也可以看出蒋光头对他的信任。

“这位就是何师长吧,早就听说何师长的大名,幸会、幸会。”

“呃?赵司令言重了,何某愧不敢当!”

赵汉青对着何应钦说了一番话直接将何应钦说懵了,此时的何应钦自认为还没有达到让赵汉青亲自注意的本事,所以何应钦对于赵汉青表现出来的客气有点不适应,看着何应钦疑惑不解的神奇,赵汉青在心里偷偷一笑,心道:我还能告诉你,我全是仰仗你后世的大名,而不是你此时的名声。

客套完了,赵汉青和众人一起做的方桌而坐,赵汉青坐在首座,起身说道:“在座的诸位,这次你们不辞辛劳的来到开封,本来是为了华夏的未来,为了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新民国政府而努力的。

但是事情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经过这两个多月的和谈当中,相信各位也充分了解了其他代表的和谈底线,和你们心中的最低底线是绝对不符的。

事实也证明我们各方提出的要求根本就无法达成统一共识,既然如此和谈已经没有意义了,虽然结果很无奈,但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这顿酒席就算是我送别你们离开而准备的吧,既然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救国之道是最正确的,我也不打算改变你们的想法,那就只好让事实来证明了。”

赵汉青的话音刚落,就听见坐在他身旁的顾维钧开口问道:“汉青兄,这么说来,战争还是无法避免了,是吗?”顾维钧知道,一旦和谈失败,华夏又将战火重启,赵汉青是绝不会放弃统一华夏的计划的,但是顾维钧作为赵汉青的好友,所以问的还很委婉。

“没错。”赵汉青没有回避,直接点头回答道,赵汉青根本就没打算隐隐藏藏,他既然打出了统一华夏的口号,就不怕别人说他。

顾维钧可以委婉的询问赵汉青,但是却不代表别人也会这样做,只见张学良突然开口问道:“汉卿不解,想问赵司令一句话,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华夏的未来,华夏的百姓,那么你这样挑起战端,造成士兵伤亡,百姓遭难,这难道就是为了华夏的未来着想吗?”

对于张学良的质询,赵汉青脸上表情变得极为肃穆,站起身来,对着张学良说道:“汉卿老弟所说极对,不过我想反问汉卿一句,你认为此时的华夏一直遭受列强欺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华夏人本来就性格软弱可欺?是因为我们华夏人脑袋不够聪明?亦或者是因为我们华夏人天生就是受欺负的命?”

赵汉青一连对着张学良问出了好几个问题,张学良听完之后,张张嘴想要回答,却没有发出声来,像张学良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想不明白这其中的真正原因呢?只不过是他要是回答出来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所以他才没说,脸色憋得通红。

赵汉青不管张学良的反应,继续沉声说道:“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应该可以想明白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华夏之所以近百年来一直遭受列强的欺压,除了我们在科技落后于洋人外,我们国内的混乱局势也给列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尤其到了前几年,袁大帅死后,华夏各地的大小军阀横行,各地军阀在一些有心人的支持下,各自之间为了争地盘不断的相互征伐,由此受到波及而死去的百姓难以计数,这这却是一些包藏祸心的人最愿意看到的,而这相比我发起的统一华夏的战争而死的人,我所做的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而且长期国内内耗极大的损害了我们华夏人的实力,否则单单凭借我们华夏一千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四万万的同胞兄弟,何以会被一些弹丸小国欺辱,何以让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

“说的好!”赵汉青的话音刚落,就同时听到两声喝彩声响起,赵汉青定眼一看,原来是坐在他左边的王赓和何应钦两人发出的。

赵汉青向着两人点点头,又接着说道:“我们华夏要想真正摆脱被欺压的命运,真正发展强大起来,首先就要结束国内的混乱局势,组建一个全新的民国中央政府,统一全国号令,做到令行禁止,充分调动起全


状态提示:167.第167章 不破不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