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汉皇刘备>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骤起

刘备发布讨袁檄文,出兵冀州的时候。曹操与孙坚不约而同的起兵,向荆州出动。对此完全在意料之中的刘备,在接到情报司的汇报后,也只能长叹一声。他能救刘表一次,却救不了第二次。他目前的几乎所有力量,全部被动用起来对付袁绍。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他只能选择对青州集团负责,放弃开辟第二战场。

历史上的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还能出兵先打作乱的自己,然后再调转头去再打袁绍。那是因为历史上的自己力量太过弱小,败得太快。而且袁绍也傻。

现在历史已经面目全非,自己若是敢救荆州,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吧。刘备看了一眼荆州的方向,心道,景升你放心,未来我一定会给你报仇的。

刘备率了大军出征,青州此时,却忽然刮起了一阵阴风。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则小道消息在市井中流传。传言大将军刘备专断揽权,对天子貌甚不恭,似欲取而代之。流言之所以流传得快,往往都是某人先神神秘秘的说我告诉你一个消息,你不要告诉别人哦。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无数的人故作神秘,却不知道这种八卦,已经自己长了翅膀满天飞。

流言在市井中传播日久,却未见甚效果。得知消息的人们,无论吏民,皆是一付兴奋期盼的模样。这样的表现,让隐藏在黑暗中的流言制造者险些没吐出血来。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刘备要篡汉!他们不应该起来反抗吗?怎么可以视而不见!”一间暗室内,主人如发怒的雄狮,正自咆哮着。

为什么会这样?刘备领青州牧以来,带领人们开荒、分田、降税,收留流民无数,活人千万。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天下大乱,朝廷无力。他们各自亡命,变成流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变成路边的一具殍尸。是刘备给了他们活路,给了他们饭吃,让他们得以在青州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反对他,为什么他就不能当皇帝?刘备也姓刘,正经的宗室,像袁术那样才叫篡汉,刘备当皇帝,这天下还姓刘,这大汉朝还是大汉朝啊。有何不可?

某些人的小动作,犹如黑暗中的萤火虫一般耀眼。大将军府的荀彧等人,对此洞若观火。一直按兵不动的原因,是想看看,还有哪些人会跳出来,一起同流合污,站在自家主公的对立面。

卫将军府,董承在书房,将一封密信收好,然后穿戴整齐,命下人准备车马,连夜入宫,往见天子。兹事重大,他得明白天子的心意,然后才好做决定。

董承的姑母是董太后,自己的女儿又入宫为天子嫔妃。董家算是老牌外戚了。正因为如此,董承深深的明白,自家的生死荣辱,已经牢牢与天子系在了一起。所以,做任何事,他都以天子的利益、朝廷的利益为先。历史上,就是他因韩暹扰乱朝政而第一个密召曹操救驾。也是他,在朝廷被曹操一手掌控之后,第一个出头,搞出了衣带诏事件。

董承到了齐王宫,唤开宫门,入内求见天子。天子见董承来,讶道:“卿趁夜而来,可有要事?”

董承恭恭敬敬的对天子一拜,双手自袖中取出密信,道:“臣便为此事而来。”

天子身边近侍走到董承身边,取了信,默默递给天子。

天子打开细细一览,脸上便不禁变了颜色。

这信中,某人劝说董承,趁刘备出征之际,一道起事,驱赶青州势力,政归天子。看完之后,天子心中一股无名怒火,便猛的腾了起来。

天子自幼便聪慧过人,因此才得到了汉灵帝的喜爱,董卓也因此而立他为帝。自九岁那年登基以来,经历风雨无数。正如有人评说般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观其天性慈爱,弱而神惠,若辅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

正是经历了太多,所以天子便知道这世间的险恶,便知道这皇帝之位的艰难。历史上他与曹操不断明争暗斗的争权,搞出无数流血事件。那是因为,在皇室成员不断凋零之后,能扛起大汉的旗帜与传承的便只有他了。所以他不得不争、不得不斗。而当事不可为、再无逆转可能的时候,他也顺从“民意”,禅让大位于曹丕。这样一位懂得审时度势,知道进退的天子,一看到董承呈上来的信,便知道写这封信的主人,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

什么政还天子,真驱赶了刘备,掌控了青州,自己只怕处境便会如长安时一般罢?这样的借口,不过是某人要实现自己的野心罢了。刘玄德在前方率领将士为了大汉的天下,浴血奋战。后方的人却一心想着要拉后腿。这简直就是不可理喻!制造谣言、一心作乱的人其心可诛!

至于说什么刘备想取自己而代之。说句真心话,此时的天子还真不把这皇帝宝座当回事。他自登基以来,基本上便是一直在做傀儡。而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汉帝国,他也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性格偏柔的天子,当年在董卓死后才一心想着要东归洛阳,然后自去帝号,将这天下的重任交给他的兄长刘辨。可惜他回来的晚了,等他到达洛阳边上时,刘辨已然驾崩,袁绍又立了侄儿为帝。刘协自然不可能把帝位让给还没断奶、话都不会说的侄儿。那不是把天下的权柄全部拱手让给了袁绍吗?

到了青州之后,天子在青州,感受到了在大汉其他的地方感受不到的活力。此地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骤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