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汉皇刘备>第771章 鲁肃出使

周瑜与孙策君臣两个对坐无言,大眼瞪小眼叹了半天气,这才想起来,江东形势刻不容缓,无论如何,也要说服曹操尽早派援军来。哪怕是应付式的,那对稳定扬州人心,也会有着巨大的作用。

周瑜想到这里,就对孙策道:“主公,当尽快遣使,往益州一行,往见曹公,说其来援。”

孙策点了点头,道:“自当如此。只是公瑾,我当以何人为使?”

使者非常重要。地位不能太低,低了搞不好曹操都不会接见。地位也不能太高,现在这种危急时刻,正是用人之际,孙策总不能派周瑜或者张紘去吧,程普这样的就更不可能了。

要是之前孙权没有和孙策闹矛盾,这会孙策就会让自己的弟弟孙权去见曹操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只是这次孙权是真的伤了孙策的心了。

论私自己是长兄,lùn_gōng自己是君上,仲谋却不管不顾,公然与自己唱反调,在敌军压境的当口,提议要投降。孙策好悬没气炸胆。这会只想着如何看住这个不安分的兄弟,又如何能够放心把他给放出去,托之以重任?

周瑜脑袋里转了一圈,资格、才能、亲厚远近,几个条件一筛选,就只剩下一个人了。于是周瑜就毫不犹豫的推荐道:“主公,鲁子敬有壮节,可堪为使者。”

孙策听了,就沉吟一会,然后道:“便以子敬为使者,往见曹操。”君臣两人这里三言两语就定下了出使益州的人选来。

周瑜走后,孙策站在房中良久。鲁肃是有才干,孙策想用又不想大用。何也?因为鲁肃与周瑜走得太近了。

按说周瑜与孙策乃是升堂拜母的交情,鲁肃与周瑜走得近、关系好,岂不是再好不过?其实不然,一个合格的君上,是不能容忍他的腹心大臣有结党的倾向的。尤其是两个超级有能力的人材。皇帝都恨不得自己的臣子是孤臣呢,至尊都免不了这种思维,何况孙策乎?

历史记载得很明确,鲁肃避难江东,并不是想着投靠孙策,而是因为天下大乱,淮、泗不能居,所以要逃到江东来避害,以观时变。“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这是鲁肃的原话。

后来周瑜带着鲁肃一起投奔孙策,孙策雅奇之,然后以一个校尉的官职就把鲁肃给打发了。所以鲁肃祖母逝世之后,刘晔那会在郑宝麾下效力,就写信给鲁肃,建议鲁肃入伙。鲁肃顿时就心动了。要是孙策真的重用鲁肃,鲁肃会打算去投靠郑宝吗?历史上要不是恰逢孙策去世,周瑜苦劝,又不遗余力的向孙权推荐,东吴又哪里能够得到鲁肃这个大材。

现在历史被刘备搅动得面目全非,但鲁肃在孙策麾下,并没有得到与他才干相匹配的地位,却仍然是事实。当然,比原本历史上要好些。现在鲁肃在孙策麾下,带过兵,也做过地方官,军事内政他都参与过。如今在孙策幕府挂了个名,车慕巧。

孙策在军队的掌控上,连周瑜都会提防,自然不会让周瑜与鲁肃两个人都在外面带兵。很多时候,一味的信任反而不好,很容易酿成大错。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文帝,杀了他唯一的舅舅,这事成了他一辈子的污点,让无数后人所诟病。

很多人认为,薄太后只有这么一个亲弟弟,汉文帝只有这么一个亲舅舅,竟然还把舅舅逼死,这是大不孝。可汉文帝又有什么办法呢?汉法严苛,列侯犯罪,该杀的杀,该判的判,该废的废。做为天子的舅舅,自然应当更严格,又怎么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呢?

所以历史上的魏文帝曹丕就说汉文帝之前不应该这么信任、放纵自己的舅舅。之前不去管不防备,之后犯了法又杀他。

君臣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距离的把握如何去掌控,全在君上的一念之间。远了会冷了臣子的心,疏远君臣关系。太近了也不好,这样权力可能会失控。

应当说,在如何做主公这一方面,孙策还是摸索出了自己的套路的。现在周瑜推荐鲁肃出使曹操,孙策稍一沉吟就点头同意。那是因为他相信周瑜不会因私废公,而鲁肃确实也有这个能力。最最关键的是,当一个使者罢了,又不是成为统兵大将。这一点让孙策最为放心。

鲁肃接到孙策的命令,就星夜整理行装,第二天领了符印文书,辞别了孙策与周瑜,就上了船,在一队吴军的护卫下,启程前往益州而去。

周瑜一路送至江口码头,临别,郑重的向鲁肃一礼,道:“子敬,我江东上下,翘首盼归,此去珍重。”

两人是过命的交情,历史上周瑜死的时候都留下遗言,把自己的部曲交给了鲁肃带领。东吴不比魏、蜀,东吴历史上玩的是部曲制,将领的部曲等于私兵。周瑜把部曲四千不留给别人,偏偏留给鲁肃,可以想象他们交情之深厚。

鲁肃站在船上,也郑重的还礼:“公谨放心,肃必不负使命。”两人洒泪而别。

不说鲁肃出使益州,却说管亥率了一帮人马为先锋,为大军探路。深入骆谷之后,深觉此地奇险,于是一边前行,一边使人召赵云派军前来修筑道路,设立营寨堡垒。翻越秦岭太壹山后,便又顺着山道逶迤前行。只见一路上山谷深涧之间虎啸猿啼,虫鸟齐鸣,好不热闹。幸好管亥这一干人都是满手血腥、胆大包天之徒,见了猛兽也毫不惧怕,甚至跃跃欲试,想


状态提示:第771章 鲁肃出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