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学生用的教科书中都在犯这种错误。都说后世的国人把中华传统文化丢弃了,可是太史慈却战斗这原因只怕不在国人和孩子身上,那根源都在曲解古人的程朱理学和所谓的道士身上,弄了一堆孔夫子做梦都想不到的糟粕来愚弄百姓,百姓就以为那就是孔子或者老子的本意,还能不丢弃这些东西?
所以,太史慈最怕的就是这些世家大族故意念错经,在这时代,虽然自己已经普及了教育,但是不可否认,在世家大族中因为数代的文化积累,世家大族的子弟还是才华横溢的,他们左右政治的能力也最强,改善世家大族的观念可以有效的避免今后政策的反复。现在已经有世家大家开始宣扬商业文明了,这就是一个好现象,用不了百年就可以让世家大族把经商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东西。更随着时间大族子弟因为长子继承制的原因而到各地开枝散叶,对于世家大族的改变不在仅仅是政策上的了,而是他们的思维观念上的革新。
这东西一样讲究攻心为上。年龄越大,太史慈便越发地现实起来,革新这个东西需要缓缓施行,制度和政策本身是冷冰冰的东西,但是他们针对的对象却是人,故此,照顾每个阶层的人的感受和他们的利益是革新者必须注意的,你利用乱世剥夺了世家大族的土地利益,那就不要永远趾高气昂,还应该给他的其他利益,否则打天下的时候他们悄无声息,等到你治理天下的时候他们就会跳出来与你作对。自己到底在这时代应该做什么呢?
原本自己曾经以为自己在这时代实行民主是愚蠢地,并且认为自己可以推进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现在看来,即便是这件事情也是一个长期工程,而且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大地分分合合地时候太多,历史时期不同,原因也各异,自己能过做到跨越过世家大族扰乱中国政治的时期已经是巨大的胜利了。至于其他,自己只能尽力而为。
当然,利用新五德始终说来改造天下人的思想还是切实可行的,至少可以教会国人永远要面对现实。在注重名的同时还要注重利。在这封信中令太史慈更加快乐的事情是现在很多的地方交通开始方便起来,“要想富,先修路”,太史慈不自觉的傻笑出来,这句话放在这里再实用不过了。
其实修路这件事情不用太史慈说什么,那些世家大族自己就会自觉自愿的参与,毕竟道路方便了他们做生意也方便。嗯。苏双和张世平倒是大赚特赚,他们贩卖的马匹现在已经不在主要用于军用。更多的是转为民用。当然,王豹那里想必也是这般场景吧?可以想见青州的马车也是越来越以民用为主。
太史慈越想越高兴,顺手拿起了最后一封书信,那是从荆州送来的,里面写着吕蒙的计划。太史慈当然还不知道荆州现在已经取得地胜利,毕竟这封信使很多天前写的,今天才刚刚送到。不过太史慈看过信件之后也可看出这个计划地切实可行,太史慈甚至已经感觉到现在荆州已经取得了胜利,当下站起身来,走到议事大厅的门口,召唤过来一名亲兵,要他去叫鲁肃来。
不多时,鲁肃便匆匆赶来,太史慈也不要他多礼,而是直接把吕蒙的那封信交给了鲁肃,要他看看。鲁肃不明所以的接了过来,等看过了这封信之后登时欣喜若狂道:“主上大喜,如此一来,荆州唾手可得也。有吕蒙在,只要运用得当,长江防线根本不起作用。”
太史慈微笑道:“这个吕蒙干得不错,不过我却以为只靠吕蒙是不够的。”鲁肃点头道:“主上地意思我明白,的确如此,等到夺下荆州之后,吕蒙便会和邓当回到荆州南部,周瑜和廖立两人一定不会对长江防线等闲视之,对这里密切注视,虽然在周瑜等人看来我青州军渡江而战地可能性很小,但是他们天生谨慎,自然会对这里倍加关注,吕蒙这小子虽然不错,但是和这两人相比还差上一些,若是在两人的注视之下露出了形迹那就不好了,所有我们要为吕蒙牵制视线才可以。”
太史慈哈哈一笑道:“知我者子敬也,我也是这个意思,而且单线作战始终不如双线作战,强渡长江又或者巧渡长江以及我军单从西线进攻都非良策,齐头并进才好。鲁肃微微一笑道:“我明白主上的意思了,在吕蒙渡江之后我们不要马上发动渡江攻势,我们可以先在西线制造紧张气氛,要周瑜认为我军要从西线突破进入荆州,这样,当周瑜和廖立的视线完全集中在西线的时候,我军再强行渡江,向南推进,定可势如破竹。”
太史慈一击掌欣喜道:“正是如此,等到周瑜和廖立的视线再一次集中到了我军渡过长江的部队之后,我军西线大军再向东推进,定可令周瑜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看着太史慈喜形于色,鲁肃为之粲然道:“当然,吕蒙悄无声息地这段时间也不可以令他闲着,他不是要搅乱荆州吗?而且还把矛头指向了孙翊,说是要好好利用孙翊大婚的事情,这段时间不妨要他先去做这件事情。说不定收获不小呢。”
太史慈闻言哈哈大笑道:“这个下子就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主意,虽然兵不厌诈,但是坏了人家的大好姻缘还真是令我有点于心不忍呢。”鲁肃也跟着嘿嘿笑了起来,没有正形道:那有什么?这种事情解铃还须系铃人,咱们也是一番好心好意,那个也不知道谁家的大姑娘跟着孙翊有什么好处?还不是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