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已修改)
王盛和直到申时末才回府,恰好王君献已经好好的睡了几个时辰,父子俩去了书房说话。
贾氏处理完一天的事宜才坐下来歇着,“不是说老爷回来了麽,怎么还没进上房?”周嬷嬷回道:“已经让人去前院问了。”刚说完,就有小丫头过来报:“说是老爷跟大少爷在书房。”
贾氏挥手道:“知道了,下去吧。”
周嬷嬷看出了贾氏的不悦,试探性地问道:“夫人是先用膳还是打发人先送一桌去外书房?”
“老爷怕是不回来用了,打发人去厨房说一声。”
“是。”周嬷嬷出去吩咐了一声,回来见贾氏还是坐在那没精神,便又道:“夫人可是担心大少爷?大少爷如今虽然入了京,可是离光耀门楣还早着些呢,八字还没一撇,夫人何必杞人忧天。”
“他眼下虽只是个庶吉士,可以老爷对他的栽培和期望,还有李府的那层关系,将来必定是进翰林院的,到时候在往上升成为天子近臣,那时候我们娘俩在这家里可就没什么地位了。”贾氏悠悠说道。
“毕竟是老爷的第一个孩子,照顾些是难免的,可老爷也疼咱们二少爷,况且咱们二少爷才是嫡子。老爷不会不分嫡庶的。”
“你别忘了,大少爷可是前头夫人的嫡子,那可是上了族谱的。”说到这,贾氏便有些气愤难消,她也是嫁进来才知道这位大少爷不止养在嫡母膝下,还是记在嫡母名下的嫡子。
周嬷嬷也知道这点,自己却是不敢提。夫人嫁进来的时候大少爷就已经住到了外院,早就是独立的年纪了,就是想使点伎俩阻了大少爷的前程或者把他教养成纨绔也来不及了。只能说,这位大少爷太幸运了。
贾氏突然又说道:“你说若是我干脆同四小姐一起进京如何?可以趁这次机会探探李家的情况,正好也把这亲戚关系走起来。”
“这,”周嬷嬷虽然是贾氏的心腹,却是个胆小的。也是因为谨小慎微才得以走到今日。贾氏这个主子向来主意大,容不得她说半点。“奴才愚笨,只觉得您是四小姐的母亲。两家本就是亲戚,您去走动也是应该的,这四小姐的婚事本该您做主,谁知道去了趟京城就被赐婚了。知道的是说四小姐走运入了贵人的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李家故意为之。”
贾氏点头。“说的不错,虽说是继母,却也是嫡母,这李家未免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连带着名不正言不顺的人也跟着高攀。我倒要看看他能爬多高,哼。”
..
“李大人的意思是让我在翰林院先磨练几年,这样也可以避免了如今朝堂上的争斗。我本来想求外任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如此,想来想去也不能一辈子都置身事外。这样大概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如今妹妹虽没有入皇家却与皇家沾亲带故,咱们家怕是不能再像从前般了。”
从前一双儿女的前程是王盛和的心头事,现在一转眼都各自有了去处,王盛和心里仿佛是失了什么般有些无奈。不过到底是儿子有了前程,女儿也算是有了好的归宿,他至少可以像去世的妻子交待了。
看着长子挺拔的身躯、坚定的眼神,他不禁感概道:“你是咱们家的顶梁柱,日后少不得要看顾弟弟妹妹,为父对你放心。原本也不希望茵儿嫁到显赫之家,锦乡侯府虽然没落了,到底也是侯爵,也不知这锦乡侯世子是个什么品性,两个人合不合得来。”
王君献笑道:“您别担心,这次在京里对亏他照顾,为人有担当、年少有为,听李大人说,勉之很受圣上器重。况且,他那样的人看似冷淡却最重情义,会对妹妹好的。”
王盛和点头道:“他来应天府的时候我也曾见过,气度确实不凡,冷静自持,这点最是难得,我最担心的不过是他府上的那些事,但愿是我多虑了。”
其实这门亲事对王青茵来说也许不是最好的,却是最合适的,单论家世背景来说,侯府的爵位不低,论人品,卫勉之绝对是上上之人,还有一点别人不知道的是,他对自己的妹妹有心,这点在他看来其实是最重要的。离婚期越近,父亲越是担心,这也许是嫁女儿的心情吧。
王盛和怕长子累到,忙收了话题道:“回去歇着吧,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明日也不必进来请安了。”
王君献笑着辞了父亲,本来想着晚间去看看王青茵,又觉得自己这一天说的话实在有些多,看来府中多个人就是不一样,日后若是妹夫上门会不会也这样?他不禁又笑自己想多了,日后哪有这样的机会啊。
..
王青茵也知道了父亲和兄长在书房谈话之事,于是打发人去跑了一趟外院并送了晚膳过去。
王君献才出了书房就收到了信儿,便直接回了外院。送来的吃食还是热的,想到刚才与父亲谈起妹妹的亲事,王君献的心里既高兴又不舍。
..
第二天一早,王青茵去正房请过安后同王盛和一道出颐和堂,王盛和顺道叮嘱王青茵不要去吵王君献,待在疏影阁里秀嫁妆。王青茵呆了呆才知道是被父亲大人打趣了,原来父亲也知道她针线不好……
天气越发的冷,年味逐渐又来。王青茵百无聊赖,想起京城送过来的东西里有画册,便吩咐丫头找了出来看。没想到竟是上面竟是讲解、绘着各地的习俗风情,像是本简单的游册,让人眼前一亮。不得不说,卫勉之很是有心。心里有丝很舒服的感觉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