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这么快滁州之战就结束了?”崇祯忍不住问,他身体一阵摇晃,眼前却有金星闪烁。
杨阁老摇头:“陛下,贼军大年三十这才进犯庐,不克,转而走滁州。卢象升、南京守备部队就算十万火急去援,也需时日。大军决战,那是站在悬崖边上,一个不小心,就摔得粉碎。兵者,死生之地,国之存亡,不可不慎。卢象升是带惯了兵的人,用兵也算谨慎,不会贸然与敌决战的。”
“那么?”
“是一场前哨战,我军歼灭了贼军前锋营三万人马,空前大捷啊!”杨后嗣昌面上露出隆重的喜色:“陛下,首战就能获得如此空前战果,贼军必然人心震恐。滁州大战,我军已是先声夺人,聚歼贼人于滁州如探囊取物尔。”
“多少人,歼灭了多少人?”
崇祯身子又是一晃,苍白瘦削的面庞因为激动而浮现出不健康的潮红。
杨嗣昌终于忍不住露出笑容:“陛下,我军在滁州清流关全歼贼军前锋营刘宗敏部三万。”
“好,好个卢象升,不负朕望,不负朕望。”崇祯猛地一拍大腿。
他这些天里整日都在担心滁州战事,也无法想象一旦滁州失陷,而卢象升又败于敌人手下的严重的后果。
对于卢象升,虽然有知兵能用兵的名声,可以前也没立过什么突出的大功绩。崇祯当初也立排众议,擢拔他为南五省督师。
这一年来,卢象升确实干得漂亮,一出马,就将整个中原的局势稳了下来。
可是,现在仔细一想,贼军也是刁滑,卢象升大军一到,也不肯交手,直接逃之夭夭。真说起来,卢象升好象没和贼人打过一场象样的大会战。
他这回能成吗?
现在,卢象升先声夺人,歼灭贼军中能征善战的刘宗敏部,给朕争光了。
嘿嘿,朕看人的眼光果然不错,真是面上有光,面上有光啊!
杨嗣昌却是淡淡一笑:“这一仗,好象同卢大人没什么关系。”
崇祯一呆:“此话怎讲?”
杨嗣昌从袖子里抽出一份急报,用双手奉到皇帝驾前:“这是南京锦衣卫副千户朱玄水送来的前线急报,上面详细记录了清流关一战,这一仗却不是卢建斗打的。”
听说清流关一战不是卢象升的手笔,崇祯皇帝心中有些失望。不过,能够歼灭贼军三万,还是让他心情大好,忙接过捷报,仔细地看起来。
高起潜心中好奇,也忍不住凑了过去,他目力极好,倒看得清楚。
的确是锦衣卫的秘报,格式什么的都对,想来必定是真的。
在天启年间以前,朝廷实行厂卫制度,东厂和锦衣卫有自己的一套通讯秘报系统。地方和朝廷但凡遇到大事,可以第一时间将密报送到皇帝御案之上。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因为天子一心振作,要做千古第一名君,就依文官们所奏,废除了厂卫制度,这条通讯线路也断了。所以,地方锦衣卫的报告一递上来,一般都会先到内阁走上一圈。
写信的乃是南京锦衣卫副千户朱玄水,打这一仗的乃是大河卫宁乡千户所一个叫孙元的千户军官。
奏报上详细地将这场战斗的前后经过描述了一遍,上面说,宁乡所正在训练新兵,部队正好到了南京一带。而贼军进犯南直隶,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命令各地卫所军向南京集结,剿灭贼人。所以宁乡所的军队就第一时间赶到滁州,恰好碰到贼军前锋。
眼见着滁州就要陷落,宁乡所千户军官索性一咬牙在清流关设伏。贼军前锋营没想到半路上会碰到我军的埋伏,准备不足,战斗刚一打响就陷入了混乱,以至被我一举击溃云云。
信上,朱玄水还自吹自擂说,当时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实在太大,千户军官孙元还有些犹豫。最后经过他耐心的说服,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又说明其中的厉害关系。孙千户感念朝廷恩德,感念圣明天子的德行,痛哭流涕,这才毅然带兵出击。
一千对三万,竟然能获得空前胜迹,这一仗说起来颇有传奇色彩,不但崇祯皇帝,就连旁边的的高起潜也看得目瞪口呆呼吸不畅。
半天,高起潜这才尖叫一声:“不可能,不可能,不会是冒功吧?贼军可是有三万人的,就算一人吐一口唾沫,也能将宁乡军给淹死了。”
他这人就见不得别人的好,倒不是对朱玄水和孙元有什么成见。实际上,在今天之前,这两人究竟是谁,鬼才知道。
话还没有说完,崇祯皇帝去大叫一声:“好,打得好,以一千敌三万,就算是南北朝时的陈庆之也不错如此,此事应该是真的。”
高起潜:“奴婢不明。”
崇祯皇帝激动地指着那份奏报叫道:“这上面不是写得很清楚吗,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孙元并不想打这一仗,贼人实在太多,后来朱玄水不是劝戒了半天,才勉强同意出兵的吗?估计是那孙千户畏惧国法军法,这才不得以而为之。合情合理,朕却是信的。”
其实,这一段文字是孙元在读了朱玄水所拟的捷报之后特意加上去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文字功夫,和如何将一个故事说得叫人相信,正是他的强项。前世做为一个商人,揣摩人心的本事他还是很强的。
既然崇祯皇帝决定相信这场胜利,高起潜自然不肯去做这个恶人,扫了天子的兴头,立即跪了下去,高声道:“胜了这一仗,先声夺人,想必贼寇已然胆寒。滁州这一仗,我大明朝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