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潇湘风云>第九十八章 巨济岛上的“小延安”

秋风卷着铅灰色的海水,无情地摇动着“死亡之岛”,巨济岛被剥下了绿色的外衣,像个裸露的破舫光秃秃地站在一片汪洋之中。

1951年10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六十一联队一个大铁皮棚里,灯火通明,笑语阵阵,上百名朝中战俘围坐在一起,几名人民军同志正在高声演唱《人民军进行曲》。

六十一联队是个转运站,来往于釜山和巨济岛的男女被俘人员都先被押送到这里。两天前,30多名被押到汉城、釜山去审讯的志愿军被俘人员,旋即又被送回巨济岛。他们被关进六十一联队,办理登记手续后,再送回七十二联队。这30多人中多数是被俘的志愿军干部,有某团副参谋长魏林、营长马兴旺以及代理副指导员薛三娃、排长梁宗歧、文化教员张昌辉和王欣等。在返回巨济岛的轮船上,魏林了解到这些人被俘后,大多数人都表现很坚强,感到30多个人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在战俘营开展一场新的斗争。被押进六十一联队后,他们不懂朝语,便高唱《金日成将军之歌》《东方红》,把人民军被俘人员吸引过来,然后竖起大拇指说:“毛泽东顶好”,“金日成顶好”,竖起小拇指说:“李承晚不好”。中朝同志很快了解了对方,他们彼此握手拥抱,决定以召开联欢会为掩护,交流斗争经验。

在联欢会上,魏林首先介绍了自己被俘后与敌人进行斗争的经过。魏林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在朝鲜第五次战役中,他所在的180师因指挥错决而被打散了,魏林带着几个干部被敌人围困在山上20多天,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被搜山的敌人突然包围而被俘。被俘后,他谎报是军医,叛徒指认他是营长。审讯时敌人踢他,打他坐老虎凳,骂他是“毛泽东的信徒”,罚他晒太阳。以“组织暴动”的罪名,把他两次关进战俘监狱......

朝中同志互相自我介绍之后,双方开始会谈。会谈前,朝鲜同志端来了香烟、大米饭和白开水。在战俘营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这些普普通通的东西远远胜过和平时期一桌丰盛的宴席。一些人民军同志轮流唱歌。掩护他们的会谈正常进行。朝鲜同志介绍了他们建立起由人民军自己管理的战俘营,采取集体与分散相结合、合法与非合法相结合,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办法,和美军战俘营管理当局进行斗争。中国同志介绍了他们准备向美军管理当局要求坚决这回七十二联队,建立志愿军回国战俘营的计划,朝鲜同志表示一定在物质上和道义上支持和声援志愿军同志的斗争......

第二天,魏林、马兴旺等组织起草了给美军巨济岛战俘上校总管的抗议书,揭露和控诉了特务、败类在七十二联队实行法(n)西斯统治,对战俘进行打骂、侮辱、强迫刺字,战俘的生命安全没有保证。他们提出。根据日内瓦公约,全体在六十一联队的30多名志愿军战俘坚决要求不回七十二联队,另外成立志愿军回国战俘营。署名是“六十一联队志愿军战俘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少校营长魏林”。第三天,美军看完波特向志愿军战俘说:“你们的抗议,上校总管不予以答复。”根据斗争形势,30多人再次联名送交了抗议书,并宣布开始绝食。开饭的时候,大家把饭碗、筷子和勺子等餐具全部挂在铁丝网上,全体人员躺在铺上,拒绝吃饭。第二天夜里。人民军同志送来了一口袋锅巴,这是朝鲜同志从自己少得可怜的食物中节省下来的,以此表示对志愿军同志的支持和声援。

绝食斗争的第三天,美军战俘营管理当局派人来通知。要志愿军战俘离开六十一联队,立即前往七十二联队,当即遭到魏林的严词拒绝。他代表30多名战俘对美军看完说:“我们拒绝去七十二联队,因为那里有些人在你们支持和控制下背叛了祖国,他们对爱国同志横加摧残,你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有权维护日内瓦公约,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利。”美军看守听了,暴跳如雷,指着志愿军战俘说:“你们要暴动,后果由你们负责!”

魏林坚定地说:“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现在我们愿意为维护祖国的尊严献身,你们敢于破土日内瓦公约,不顾世界人民的谴责,必将自食恶果。”

美军看守气呼呼地走了。

不一会儿,美军战俘管理当局便又派人送来了“最后通牒”扬言如果志愿军战俘不离开六十一联队,将使用武力进行镇压。

面对敌人的武力威胁恐吓,大家巍然如山。晚上9点多钟,美军出动装甲车和一个连的武装士兵,对30多名志愿军战俘发动袭击。他们冲进帐篷,不由分说,用刺刀戳,枪托撞,三四个士兵扭打一个手无寸铁的战俘,硬把他们强扭上卡车,在装甲车和武装车队的押送下,开向海边。在海边,美军把志愿军战俘坐的上车团团围住,一个翻译大声喊道:“谁是头头,下来!”魏林站起来,对车上的同志们说:“同志们,沉住气,一切由我承担。”在明亮的探照灯光下,他和同志们一一握手告别,然后,他跳下上车,在几个端着刺刀的士兵押解下走到一群美国军人面前,翻译指着站在中间的一个瘦高个军官说:“这就是总管上校。”

上校傲慢地挥着白手套:“你们为什么不去七十二联队?”

魏林说:“七十二联队地坏蛋头头们破坏日内瓦公约,残暴地打人杀人,实行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巨济岛上的“小延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