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
姬氏微笑道:“其实,老身曾在莱州待过一段时间,听顾太奶奶说过京兆顾家的情况。自前年赏花宴后,老身见了你,便隐约觉得气度沉稳不似一般姑娘。后来,你还救了阿仪……”
顾琰听得一愣,原来,姬氏和莱州太奶奶有交情。太奶奶,那位神秘的太奶奶。据闻能影响皇族、身边有风嬷嬷这种能人的太奶奶,经由姬氏的提及。蓦地出现在顾琰面前。
莱州的太奶奶,顾琰从来没有见过她,前世关于她的印象也几乎没有,到底她是怎样的人呢?
她不知道,却对莱州起了好奇心。
接着,又听得姬氏说道:“至于风嬷嬷其人,老身也是从顾太奶奶那里听说的。老身原本想等风嬷嬷从宫中出来,再去莱州求人。不想,风嬷嬷来了阿璧身边。老身让阿仪来尺璧院,就是想她日有寸进,事实证明老身的想法是对的。”
至此,姬氏基本说出了心中所想,只除了帝师青眼、沈度与九皇子关系这些略了过去。这些,对着一个小姑娘,姬氏实在难以出口。
但是,顾琰轻巧地问了出来:“老夫人,您欲借用风嬷嬷。是打算,将阿仪送进宫中吗?”
风嬷嬷是从宫中出来的,除了武功之外,一身本事就与宫中有关。姬氏之心,昭明矣。只是阿仪,她适合待在宫中吗?
听了顾琰的话语,姬氏一阵哑口,入帝王家之苦。她怎么会不知道?但是范家的种种谋划,她怎么就能说出来?
范家非世家,只数代官宦,至今尚未出过一位皇族贵人,这对于一个急亟需要跃一步的家族来说,是一件憾事。
和陈留谢氏的谢奎一样,范家的族长范泰言也一直在思考家族的发展,认为是族中出皇族贵人的时候了。范泰言和姬氏选中的人。就是孙女儿范仪。
原本,他们只是想成为皇族姻亲,九皇子和范仪的往来,他们是默认的。但随着局势的发展。范泰言发现当初的打算或许有出入了,因为中间多了帝师和沈度。
见到范仪从定元寺带回来的锦盒后,范泰言和姬氏就知道,将来谁主天下还不一定。
外戚之家,绝不是范泰言所希望的。他真正谋求的。是范仪能奠下一点基石,能有助之后的两代、三代繁衍。
九皇子在不断成长、京兆局势越发不明朗,范泰言又高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姬氏也要为范仪打算了,所以才亲自来了顾家尺璧院。
事关一个家族的发展,每一步、每一事、每一人,看着都顺其自然如流云无迹,但内里的种种脉络,早已被细细理顺过一遍,甚至被延伸至三代之后了。
或许。这才是当世家族应有之义吧。
姬氏不能细说范家的打算,只能简要地回道:“是要送进宫中,所以才请风嬷嬷相助。老身相信,有风嬷嬷教导护佑,不管阿仪将来是在王府还是在宫中,她都会平平安安。”
姬氏的喉头有些哽咽。人心是肉做的,这些年她一直将范仪带在身边,的确真心疼着孙女。入宫是一条带着血的荆棘路,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但走稳妥了。的确是一条通天坦途。
顾琰看着眼前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听到她哽咽而神情坚定,一时沉吟不语。
范家的打算,她隐约能猜到。因许多大族都是这样考虑的。去年她自己想及分宗一事,也是为了顾家的将来,是以,她无法说范家对或是错。
她想到了前一世的九皇子妃、后来的范皇后,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命运明明已经改变了,但还是有很多事情顽固遵循。重复着前世的轨迹。
比如,朱宣明被册封为太子,比如,范仪与九皇子的联系。
变了,亦不变。
好一会儿,顾琰才回道:“风嬷嬷在顾家居碧海院,祖父以客卿之礼待之。这一事,阿璧还须问过风嬷嬷的意思,稍后才能给老夫人答复,请老夫人原谅。”
姬氏的哽咽已过去,知道提出请求也不可能立时有回音,便笑了笑,说道:“这个当然,老身等阿璧的回复。还请阿璧看在与阿仪的情分上,代为美言几句。”(bgm:人才太难得!)
顾琰也回了一个笑容,没有应允或者推拒。她和阿仪有情分,和风嬷嬷更有情分,在这一事上,她只会尊重风嬷嬷的意愿。
姬氏离开之后,顾琰便将风嬷嬷唤了进来,对她说了姬氏的请求,说了姬氏请求的原因,并范家的打算。
末了,她还说道:“嬷嬷,此事全在您决定。若你觉得可,我便应了范老夫人;若您不想,我便回绝。”
风嬷嬷一双吊销眉扬了起来,布满褶皱的脸看起来更刻薄可怖,但她的眼神却是和煦的,朝顾琰说道:“奴才想听听姑娘的意见,才好决定去或不去。”
顾琰忽而想起了一个画面,那是在九皇子府的一个画面。风嬷嬷笔直地站在范仪背后,看着虽阴森刻薄,但眼神也是像现在这般的,而且范仪行事一日比一日有度,时任皆赞其“贤皇子妃”。
既为贤皇子妃,那么就可能成为贤后。国朝有贤后,能安定社稷,是万民之福。
“嬷嬷,我没有意见。阿仪时常来尺璧院,她是怎么样的,嬷嬷很清楚,嬷嬷,您的心会告诉您决定的。”顾琰这样说道,她还是不想以自己的取舍来左右风嬷嬷的想法。
风嬷嬷与阿仪有没有这个教导缘分,还是要看风嬷嬷自己。
见到风嬷嬷在凝神思虑,顾琰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