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以秦国最为强大,强大了说话自然硬气,秦国人管居于该国崤山或华山东面的鲁国叫山东,叫了上千年也就改不了口了,到了大清朝,骑马打仗的人没什么文化,干脆就叫这里为山东了。
山东的地界里,在海边有个渔村叫青岛村,历史的变迁和繁衍生息,有了青岛市。青岛村占据的地方叫胶澳,后来就有了胶县,胶南县,胶州市。
胶县境内有条河叫白马河,河旁边众多的村落中,自然有个村子叫白马村了。
上个世纪10年代,白马村村西山旮旯里,一幢低矮的茅草房中,传出了阵阵凄惨的叫声,在阴霾的日子里显得格外的刺耳和恐怖。
“白老大家的,使劲啊,憋口气,使劲啊”接生婆焦急的催促着。
“婶子,我不行了,我咋这没本事呐,生个孩子还得把命搭上,我好命苦啊!”脸色苍白、布满棒子粒大小汗珠子的白老大媳妇气喘嘘嘘地说。
身下的油布上满是血水,旁边的木盆里的水也变得鲜红、粘稠。
门外屋檐下,蹲着一位魁梧的汉子,通红的双眼、满脸的鼻涕和泪水,双手疯狂的撕扯着自己蓬乱的头发。
接生婆走出门,摊着双手,本想告诉白老大准备后事,看到这种情形,那里又说得出口,只得回转身躯,再回到那堪堪能叫做屋子的屋中,边走边摇着头,叹息着说:
“儿出生,娘丧生,造孽啊。”
瞧着白老大媳妇这凄惨的摸样,饶是看惯了血腥、听惯了凄厉叫声,每年都要见上几回生死的接生婆也是落下了老泪。
“孩子啊,攥着婶子的手,吸口气,再使把子劲,再不行,婶子也没法子了,这罪,咱女人得受啊”
“啊”
“啊”
“啊------------------”
随着白老大媳妇最后一声声嘶力竭的呐喊,孩子出生了。
几声啼哭后,接生婆抱着不知有几种颜色拼成的包袱皮子包裹着的孩子,来到了白老大的面前:
“老大啊,是个小子”
“看看你媳妇吧,眼见着不行了”
白老大怔怔的,眼中却透着丝丝的坚定。半袋烟的功夫不算漫长,可房前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乡亲们觉得仿佛一生的煎熬。
“小花,我来了,小花---------”白老大嘶喊着、踉跄着抢进屋里。
噗通,屋内土地上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声音。
“不好,快看看,怕是白老大要寻了短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急促的喊道。
几个胆大的,有点岁数的壮汉战战兢兢的走进了昏暗的屋中,眼见着满炕的雪水已经流到了地下,正慢慢的渗入土中:白老大媳妇头已歪在了一边。白老大手里握着把镰刀,仰面朝天,倒在了炕沿下,脖子上一指宽的口子正冒着血泡,天棚上、墙上喷溅的鲜血正在滴落。
有几个人已是受不得这血腥,逃出屋去,哇哇的呕吐。
那个白发老人像是族长之类的,蹒跚着走到屋内,看着这场景,虽说已是年过古稀,看惯了人世的悲凉,却也震撼的张大了嘴。
身后的晚辈急忙搀住了他,说道:
“太爷,咋个办啊!”
良久,老人长吁了口气,扭身在晚辈的搀扶下走出了门外,对着那些个晚了一辈、二辈甚至几辈的孩子说道:
“白老大夫妻虽说是外乡逃难来的,总算是有情有意,把房子点把火烧了吧,算是火化了,骨头收敛下,装个坛子里,埋在坟地角落里把。”
沉吟了片刻,又说道:
“这个孩子咋整啊?”
没有人接这个话茬,都把头垂在了胸前。
一个贫穷的年代,一方贫瘠的山脚,连自己都不知如何养活的村民们,又如何有崇高的境界去收养一个外乡人的孩子。
也不知沉默了许久,乡亲们的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把孩子给我吧,总不能扔了吧”
说话的是一个拖着长长的辫子,留着三绺胡须,面庞清瘦的男人,这个人也是个外乡人,巧了,也姓白,也不知叫什么名字,总告诉问起来的人:
“叫我白先生吧”
白先生也没起个屋子,就在春前河边的山上的半山腰的一个山洞里住着,好事的半大的娃娃们倒是去看过了,和大人们说那个山洞白先生收拾的可干净了,有个床,床上铺着兽皮,洞壁上挂着个弓箭,还有把带鞘的刀,还有好多的具体是多少,孩子们当然没有什么概念,大人们也就默然听着,笑笑了之,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活着就好,没人关心那书的事情了,只要他不骚扰村子,纯朴的村民们也就默许了白先生的存在。
白先生似乎颇有些积蓄,时常的向村民们购买些粮食,日常生活的用品,出手也是大方,总要多给上少许,一来二去,村民们也就认可了这个话语不多的外乡人。最让人尊敬的是,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他还会给开个方子,也不用上镇上去抓药,到村前村后的山上就能采到,成了远近不可或缺的郎中,他却从不要诊费,也不承认自己是郎中,从来都跟前来看病的人说:
“您这吃着看吧,能不能治病不说,总算吃不死人。”
乡亲们也没有余粮闲钱去镇里、县城里看郎中,拿自己的命也不金贵,那就试着吃吃白先生开的药吧,可每次都能把病吃好了,有些回,到不是马上那么灵光,可白先生换换几味药,再吃上一段时间,总能慢慢见好,因此,白先生人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