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05-23
(求收藏)
辽军四万人寇边,在唐军和宋军的合围之下只逃出不足五千人,其余少部分战死在追击李煜的途中,剩下大半都战死在麟州城下。辽军退去,李煜便命令大军撤退,将营盘扎在麟州城三十里外的十字坡南面,安心等待宋军打扫过战场之后,赵匡胤亲自过来一同商议伐辽之策。
李煜之前被辽军围在山头,银枪都只有少量的伤亡,但射杀了辽军两千人,两军没有真正的交锋,因此李煜并不知辽军的真正实力,如今在麟州真正的与辽军交战过之后他才发现辽军也不是传说中的那么强悍,心想只要唐国与宋朝不犯任何大的错误,国内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击败辽国便是一件很轻易的事。
赵匡胤在辽军退去之后便主动派杨业率兵去追击,其实也有意顺路看看府州和胜州的情况,为什么这两州会给辽军如此轻易的突破。
胜州处于边境与府州同样皆是折家军的势力,从唐初到此时数百年间,折家一直生活在府州,唐末之后一直以来都是西北外夷进入中原的屏障,折家军强大,辽军是怎么突破折家军的防御进入麟州的,赵匡胤是一定要查个清楚。
其实赵匡胤与李煜结成同盟,将邠州、泾州、鄜州和延州给了唐国,不仅仅是李光俨有想法。特别是在李光俨给李煜除去之后,就是身在府州的折德扆心里也有些兔死狐悲之感,两人同样都是蕃将,李光俨给唐军杀死,那么他将是什么命运一切都不得而知。
折德扆明白宋朝与唐国结成同盟,一同出兵辽国,那么唐军的势力一定会渗透到府州等折家的势力范围之内,李煜攻打李光俨的定难军就是以此为借口,折德扆又怎么会不担忧。辽军进犯虽然没有经过胜州和府州,但是每日折家军出去的斥候来来往往,又怎么会看不到辽国的大军和给辽国大军屠杀的百姓抢掠一空的村庄。折德扆不上报不出兵,就是因为自己的心中多少有些怨气,当然这怨气多是撒在赵匡胤身上,也是因为赵匡胤夺了助他登上皇位的几位将军的兵权,无论是唐国和宋朝,折德扆从两面都感到了危机。
宋朝大军出兵去追击逃窜的辽军,折德扆得知辽军给宋军和唐军联合杀的大败,为了不给自己添更多的麻烦也派儿子折御勋率兵去截杀逃窜的辽军。
赵匡胤早就有想法下了折家的兵权,李煜也对折家有想法,但他的想法不是夺人家的兵权而是要借力和拉拢,让折家臣服于自己,毕竟折家数百年在此居住,近百年都是中原的屏障,在此地的号召力甚大,同时又是蕃将,深得周边夷人的爱戴,李煜将其收服在自己的手中,给他应有的好处和利益,对将来只有好处。
麟州城外战场打扫完毕,赵匡胤便率大军前往三十里外的十字坡。这个地方其实没有任何名气,就是地图上都没有标记,只是因为原本有一个凸起的土丘给官道从东西和南北正中分开,便有人开始这么叫起来。
赵匡胤给辽军围在麟州城内,再出城来也怕了,这次他带着三万大军过来,与李煜的四万大军在十字坡南北驻扎下来。
赵匡胤大军驻扎的当晚李煜便收到他的国书,要求明日午后见面商谈伐辽之策。李煜当即同意,又立即叫人去十字坡的中心扎下大帐,以供明日午后的谈判所用。
************
翌日午后,李煜偕同张洎、林仁肇、郑元华三人一同出席谈判,宋朝一方却是只有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
李煜之前只是在画卷上看到过赵匡胤的相貌,而画卷上的手法却不是写实,他看哪一代的皇帝几乎都是一个模样,如此真实的赵匡胤也与画卷上的有太多的差别,宽额、浓眉、小眼、薄唇看着就不像是有福气的相貌,只是能从一脸的刚毅上看出他军人的神态。
两人见面相互寒暄之后赵匡胤心中急切,便不想在耽搁下去,直接进入正题,李煜看出他急迫却是想着要故意拖延,坐地起价直到麟州、府州和胜州到手。
赵匡胤对李煜倒是也有些兴趣,但这会儿也不说太多恭维的话,直接说道:“贵国与我国早日间便已经达成同盟,同盟中有要求共同伐辽,如今李光俨已经死,银州、夏州等地已经尽归重光所有。而辽军寇边便可以看出如今辽国遭了天灾,民众生活困苦,今次辽军又败于你我联军,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因此我认为此时正是出兵伐辽的好时候,不知重光怎么看?”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虽然贵国在同盟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将邠州、泾州、鄜州以及延州都划给我国,虽然李光俨已死、银州、夏州等地皆归我国所有,虽然辽国糟了天灾,辽军又大败于你我,但是我认为伐辽的条件尚未成熟……。”
李煜一连说出三个虽然将赵匡胤所说的两个条件全部否定,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为之一惊,两人皆是不知李煜在想什么,不知想要他出兵伐辽会有多大的难度。
赵匡胤眉头紧锁,他之前就已经想到了李煜会有附加条件,只是不知他会要什么,苦笑问道:“那重光不妨说说什么时候伐辽的时机才会成熟?”
李煜淡淡一笑说道:“同为华夏儿女,我自然希望能将外夷击败,给后世人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可是如今的形势对我国来说并不是最好,贵国与辽国接壤,而我国却是还与辽国之间隔着麟州、府州以及胜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