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做梦
卫生局的会议准时举行,很多医院都有代表参加。这次发现类似病例的医院不少,只不过多数医院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若不是卫生局打电话去问,他们恐怕还没有意识到是什么群体事件。到会上一说才发现问题似乎有些严重了,粗略的统计一下,全市发生这种类似症状的已经不下两百人了。
这样一来,卫生局当然更加重视了,沈维国今天亲自主持了会议,制订了一些列措施,要求个医院严密监控这种特定病例,及时统计汇总。同时把添龄医院和中华医院治疗这种病症的一些经验加以推广。并且进一步对这种病的病因加以探寻。同时将统计材料上报省卫生厅。
癔症的病因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是精神性的暗示,这是在医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对于一些个体病例,通常认为和的病人的性格有关,比如情感丰富,以幻想,缺乏理性,孤僻,爱钻牛角尖等等。可是集中爆发的癔症大多是有一个特定的环境,有一个特定的暗示出现。
可是海城市这次出现了这么多病例,却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共性,虽然添龄医院和中华医院的病患都以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居多,但是从全市统计出来的数据来看来看,这种特性并不那么突出。仅仅两家医院的病患并不算多,从统计学来说样本毕竟太小了些,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大家讨论了一番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卫生局也只能督促大家进一步抓紧这项工作。
当然会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少,张扬他们总结的按照辩证的方法有针对地治疗对于这些病例的治疗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但是这件事情,找到病因显然是关键,所以为卫生局特意成立了专门小组来监督、处理这件事,由沈维国亲自负责这个小组的工作,他也担心这个事情万一成了群体事件,自己这个卫生局长万一没有重视那可是有些不好交代。因此沈维国对这个事情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
按照局长沈维国的意思,这个消息暂时不要公布,以免引起百姓的恐慌。对于这个意见张扬倒是赞同的,并不是说要欺瞒百姓,只是因为这个病症的特殊性质。癔症本身就和心里暗示有关,如果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个事情,反而造成了一种不利的大环境,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造成更大规模的群体性癔症爆发。
会议进行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让大家更加重视这件事,同时明确一下监控制度。但是很显然找到病因才是最关键的,在这一点上沈维国倒也能分清主次。他这个人虽说有时候爱做做官面文章,可是关键时候还是知道孰轻孰重的,因此安排了具体的工作也就散会了,只是强调要大家做好统计,积极找到病因,争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会议结束,张扬便找到了宋河,让他到时候把个医院教上来具体治疗第一时间给自己一份,对于弄不明白的事情,张扬是比较关心的。人都有好奇心,张扬也不例外。
出了卫生局,他也不去医院了,添龄医院的那些病例,他昨天都看过了,治疗本身并不是什么难事。张扬觉得要治好这些人让他们不复发还要从根本入手,于是他决定去看一下这些人的生活环境。
张扬一向认为,防病治病,防远比治来得重要。能够预防的事情何必等发作了再劳民伤财地进行治疗?
张扬于是首先选择了杨秀英这个病例进行调查。之所以选择杨秀英是因为她在赵国强的治疗下曾经恢复了健康,不再有明显症状,可是后来却又复发了。
杨秀英是个中学老师,在海城市建业中学教音乐。张扬将车开到学校大门不远处停下,下车步行过去。因为还没弄清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病情,张扬不想以公开的身份去了解这个事情,如果说明自己是卫生局的或者是医生,做个调查是不难,但是弄得不好就造成了一种新的心理暗示,对周围的人造成影响。
张扬进过门口,并没有直接进去,不用卫生局的名义他还真不知道怎么进去,总不能说自己是学生家长吧?就算学生家长也不能随意进入学校啊?再说他到哪里去变一个念中学的儿子或者女儿出来呢?还不如用他那出神入化的身手直接跳进去算了,反正这学校的围墙肯定挡不住他。
张扬想着便没有从大门走进去,而是沿着围墙走,正门这边街上人多,它不想吓着大家,转过前面路口就是条小路了,那里人少,就从那里跳进去吧!
不料刚走到路口还没转弯呢,忽然闪出一个年轻女子,那女子跑得甚急,似乎完全没有想到转过街角会有个人,一惊之下猛然想停住脚步,不料却“啊”的一声惊叫摔进张扬怀里。张扬下意识地接住这个女孩,没想到在这街角来了个软玉温香抱满怀。
那女孩被张扬抱住,也很快反应过来挣扎着从她怀里出来。女孩显然因为撞进青年男子怀里而有些害羞,也知道是自己撞了人家,便涨红了脸说了声“对不起!”却不敢抬头看张扬。
这显然是个腼腆的女孩,说了声对不起,便一矮身想从张扬身边跑过去,不料一迈步,又是一个趔趄,险些摔倒,连忙伸手抓住张扬肩膀才勉强站稳。
这一次张扬怕他尴尬,倒是没有伸手相扶,只是老老实实地把肩膀借给她做了个扶手。等到那女孩意识到自己抓着人家肩膀,便慌忙将手拿开,想说什么又不好意思开口,干脆一低头红着脸匆匆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