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重生关云长>第201章 平复定局

等到关羽来到见二人不但巩固了城池还有所斩获,最主要的居然还收复了虎牢关,这大大出乎关羽的意料之外,这景象让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变得豁然开朗,关羽对二人的卓越功绩予以了充分肯定,并且赞扬二人配合默契,除了表彰二人的功绩之外,还对二人的级别予以提升一级,赏千金作为物质奖励,张辽和李严都非常振奋。

关羽这下子成功解除了洛阳之急,东面成功击溃张济叔侄,西面成功逼退李傕大军,整个洛阳的外患一下子被攘除开来,关羽的心也变得轻松起来,献帝得知关羽平复了外患,对关羽功绩书写成帛昭告天下,关羽凭借自己的实力一举铲除洛阳的内忧外患,朝中上下对这个年轻人更是格外的敬重,关羽手握雄兵,地位节节攀升,权力登峰造极,成了洛阳最大的实力派。

关羽掌控了洛阳,没有很快参与政事也没有直接干预这方面的事物,对于献帝他还是尊重的,而且他对后宫的女人也从不过问,洛阳的军事全部由自己掌控,其他的他一概不予过问,在关羽看来,此时的他不想这么快的参与朝中的政治角逐,现在他刚刚立足,还没有继续扩张权力的想法,不过作为军权在握的关羽,说话的分量不容小觑。

洛阳城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朝中的大臣们见关羽如此大的成绩面前却是如此的低调,而且关羽是如此的忠诚,从不与人挣利,尊重献帝,与大臣们和睦,对百姓更是秋毫无犯,关羽的所作所也获得了朝中上下的一致拥护,关羽是个聪明人,不仅懂得军事更通晓政治,在政治方面也表现出了超人的才华。

关羽低调着行事。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朝廷毕竟是这么多年的朝廷,影响力尚在,他要充分的利用这些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攘外必先安内”,众观天下,四方割据势力遍布,诸多诸侯自立一片,朝廷暗弱无法号令这些诸侯。不过朝廷毕竟是朝廷,作为最高的中央政权虽然名存实亡了,不过他的名分仍在具有崇高的影响力,关羽可以凭借这个发起义兵讨伐四方不服者,正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他不要挟献帝,他可以巧妙的让献帝做出决策,然后自己发兵征讨各方的叛逆,这好比就是蜀相诸葛亮辅佐刘禅一样,刘禅稳当的做他的江山。诸葛亮给他打天下,一切都是诸葛亮说了算。

不过关羽与诸葛亮还是有区别的,诸葛亮那是愚忠,他明知道蜀汉的气数已尽却非要力挽狂澜最终的结果还是一败涂地,当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限,关羽这一点不同于他,他要凭借自己的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绝不会再向诸葛亮那样壮志未酬的死去,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的话,因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从关羽中箭之后他下意识到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尤其是作为军中的将领即使你武艺再高,气力再大。但你的命运也不是你个人说了算...............

虽然如此关羽并不会因此放弃梦想,只要有一息尚存他都要奋斗到底,“生命一分钟,奋斗60秒”不会因为这点小小的挫折就停止前进,相反关羽还会中流击水愈挫愈勇,不过现在的他选择了低调这不是证明他退缩了。这正是他高出董卓和其他之前专权者的地方,前面发生过很多专权者最后闹得身首异处,如前任的大将军窦武以及何进包括后来的董卓都是如此,高调的不可一世最终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羽决定不走他们的老路步他们的后尘,他要趟出一条新路,这条路子既能走的长远有能让他不断前行,这需要一种大智慧,不仅需要武力和军事还需要考验他的政治智慧,试想就算你足够强大,兵力也不少,自身也有力量,然如果树敌太多,不但为自己前进增添新的阻力,势必影响自己梦想的实现,弄不好还会前功尽弃,他深深的记得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关羽每走一步都会考虑三步,他考虑未来事态的发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什么事都做到未雨绸缪方能坐怀不乱,尤其是现在身处的这个位置,要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不像之前单纯的考虑军事那么简单,自己现在入主朝廷了,朝廷那就是中央,官员林立,皇亲国戚不说,单说朝中的文武大臣那就多了去了,所以在朝中混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也就是所说的人脉。

关羽曾经跟着董卓混虽然屡立战功但董卓的臭名声还是直接影响到了他的身誉,虽然他功勋卓著,居功至伟,然因为跟的人名声太坏,所以他在众人眼里也没有形成什么好印象,但大家对他还是比较忌惮的,那是惧怕他的武力而已,对于他的功德众人不认可,后来关羽与董卓反目将他杀死,关羽这一义举顿时驳得了朝中上下的一致好评,民间的百姓对他的举动也是赞赏有加,大家对他的看法一下子改变了。

关羽发动政变之前就结交了朝中不少大臣,这下子他的人脉再次扩散开来,更多的大臣对他表示赞成,关羽趁势出击一举将董卓盘踞在朝中的势力一并铲除开来,董卓的势力被连根拔起,朝中从比便没了反抗力量和对立面,关羽又鼓动军队,将整个洛阳城的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掌控了军队后的关羽这次又将董卓的外围势力击败,攘除了外患,朝廷上下再次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关羽的人气再次旺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关羽表示拥护献帝,只管军事不问政事,还政于朝,这


状态提示:第201章 平复定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