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很小,对于刚逛过云州府城的季宣和等人来说,实在没什么好逛的。况且就算很是繁华,季宣和也不会多看一眼,他多留半天是为了多休息一下,断不会主次不分。

众人休息了一晚上并一个上午,各个气色都不错,没了赶远路风尘仆仆之意。之后一路无事,第三天傍晚平安到家。

云记布庄有邱伯看着,邵云辰时不时去过过眼,没花多少时间久重新装修完毕。店铺伙计是从人市上买的,帐房掌柜还在物色中,人市上这样的人才并不是时时都有,邱伯一直留意着,一等发现就让中人给他报信。

还是自己家里舒服,季宣和惬意地半靠在床头,眼睛半眯着,看起来一脸享受的样子。锦朝已经比他记忆中的古代繁荣很多,可冬天想吃新鲜水果也不是那么容易。百姓基本就不用想了,除了个别容易保存的水果,其他估计连影子都见不到。

就连稍微富裕一些的人家,那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在古代,要想吃到不应季节的蔬果,只能靠银子堆积。富贵人家冰窖是必备的,无论是夏天用冰还是秋冬贮藏蔬果,都需要靠它。

季家底子薄,冰窖自是没有的。不用说冰窖,连个温室大棚都还不见踪影,想吃上新鲜蔬菜只能花高价买,去年就是如此。不说段妈妈他们,就连季宣和看了都有些肉疼,冬天蔬菜的价格都快赶上肉价了,非一般百姓所能承受。

去年季宣和身体还没大好,银钱不敢多用,多数时候吃的都是干菜。今年就不必如此,邱伯已经开始找工匠来搭棚子,材料之类要等工匠师傅确定后才能采买。

季宣和没准备搭多大的温室,玻璃价格对于做窗户来说不是很贵,但用来搭大棚就有些奢侈了,他不能将钱都花在上面,种大棚菜卖钱只能等以后再说。

季家在康平县没有人脉,想要找个合心意的夫子可没那么容易。现在邵云辰又忙着云记布庄和搭建温室大棚的事,此事就暂且被搁置下来。季宣和也不急,夫子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那么不可或缺,他们完全等得起。

没过多久,邱伯就联系到了匠人师傅,请他核算材料之后,邱伯就开始采办各种物事。好的大棚需要采用玻璃和钢材,玻璃还好说,只有有钱就能买到。钢材就不行了,那个属于朝廷管制范畴,能奢侈到用来架构大棚的整个锦朝都屈指可数,一般人家都用其他材料代替。

季宣和根本没考虑过使用钢材,至于用什么材料代替,也不用他知道,现成的例子很多,随便采用一种都可行。季宣和夫夫听了匠师的提议,两人最终还是选了最为省力的木料。

季宣和家里真是什么都没有,就连木料都得现买。邵云辰将材料核算完毕,发现大棚造价真是不菲,不算工钱,只一亩地面积光材料都得花去几百两银子。钱大部分都花在玻璃上,单块玻璃看着不贵,一亩地算下来可着实有些吓人。难怪蔬菜能卖出肉价,有些不好种的甚至比肉还贵,就这还供不应求。

季宣和算是知道为什么温室大棚这么少了,一般人家还真是有心无力。季宣和脑子稍微一转,便决定将温室搭建在季宅边上,大棚四周都用高墙围上,免得玻璃被砸或被偷。真这样估计他就该哭了,他可没有那么多个几百两用来挥霍。

就这一点上,季家上上下下都很赞同。邵云辰记得去云州府路上见到的玻璃大棚也都是被围起来的,日夜有人照看。

已经十一月了,等下雪结冰,土壤被冻结实之后,砌围墙就有些费力。邵云辰从杨家埠雇佣了好些个壮劳力分段砌墙。大棚选在季宅北面,只需要搭建三面围墙再加一小段就行。

人多好办事,砌泥墙又不难,进度比大棚还快。所谓一亩地玻璃温室,那是指实打实的温室面积,实际围起来的面积比这要大许多。特别是靠近围墙的地面,季宣和特意空出来,没搭大棚,只用来种当季蔬菜,毕竟万一泥墙被雨淋塌了砸碎玻璃可就亏大发了,这点他不得不防。

大棚还在兴建中,云记布庄终于找到了帐房和掌柜,在鞭炮声声中宣布开业。鉴于两人还小,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都没去观礼,诸多事宜都由邱伯出面打理。

自从家里请了沈清和齐山两个护院之后,邱伯就有时间去周边县城进货,进价和其他店铺所差无几,收益就看各家经营水平。口碑好销量就大,进项就多。季家宁可少赚点,也绝不以次充好,回头客还是挺多的,生意不差。之前只不过是进价比旁人高,收益才比同档次店铺低一些。

其实将康平县城的海产卖到内陆利润也很高,这是个来钱的伙计,康平县辖下就有不少这样的行商,只是长途跋涉终究太过辛苦,季家也不缺这点钱,季宣和就没打算让邱伯做这个买卖。

季宣和其实并没有太大野心,能躺着过绝不站着过,只不过古代太没保障,闹个灾荒都能死一大片人,不然他才不会挖空心思置办家业。季宣和看着手头的银子,不得不感叹银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季老太爷给的一千两银子转眼间几百两就没了。

原本他还打算在康平县城买间大宅子,现下看来是不可能了,只能往后梛一挪。

玻璃大棚赶在第一场雪前落成。有了大棚之后,庄户们就没那么清闲了。张庄头选了两人负责照看大棚,其他庄户则在忙时搭把手。第一批蔬菜已经种下去,用不了一个月,小青菜就能上桌了。


状态提示:第21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