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董卓之子>第四十章 怎么打(二)

董守业心中也想过将此战的指挥权交付给徐荣,由徐荣来指挥此次的战斗,后来仔细想了想又作罢了。t/至于贾诩这边倒是有点看出董守业有点不自信,于是一直鼓励董守业亲自指挥麾下作战。

等到在军议之时看到董守业云淡风轻、谈笑自若的样子,从而使手下一众将领的信心都是大增,贾诩也是非常高兴,心中对董守业的评价又是高了几分。

在这段时间贾诩与董守业相处之中,贾诩对董守业的信心也是越来越高。

在董守业看来此时若是将指挥权交与徐荣,那徐荣就要牛气哄哄吊炸天了。

集天时地利人和与一身,无限爆发啊!

现在战场是历史上所说的梁县以东,对战的人物又正是孙坚,而孙坚的兵力与历史上差不多,徐荣的军力却是比历史上强的不止一点半点儿。

若是此时徐荣对战孙坚,估计孙坚也只有挨虐的份儿。

董守业有此想法倒也不是因为怕了孙坚,对于孙坚董守业也有必胜的信心,但是没有一定的把握能把伤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毕竟董守业从军时间较短,比上徐荣、孙坚这种动辄几十年战场经验的人来说差的不可以以道理计。虽然经验不是战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绝对是重要因素之一。

要说对于整个战略谋划,从宏观角度来说,董守业自信可以胜过这个时代的任何人,毕竟超出几千年的知识,本身又是对三国期间的各种历史战事相当了解,这一点放眼整个三国时代也无人能及。

但是要是说到对战场指挥的细微处理,这种相对微观的层面,那董守业就肯定是比不上徐荣了,这也是董守业的主要担忧所在。

最终,董守业还是放弃了,对于此事连提都没提。

因为董守业知道,在这个时代,光光依靠别人是不行的,自己必须要有几把过硬的刷子,才能折服他人。

只有过硬的能力与过硬的实力,才能使周围的人才不断聚拢在自己的身边,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

而且作为一方统帅,自己不能指挥战斗,却将指挥权交与他人,这样的话,肯定会被别人所看轻,不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也不利于自己的名声。

在这个时代天下实力强劲的诸侯参与的一些重要战役都是亲临战场指挥的,比如威武曹操,几乎一些大的战役都是亲临战场指挥,比如平定兖州黄巾,大战袁术,攻打徐州,大战吕布,攻打刘备,攻灭吕布,平定徐州,决战官渡,二讨张绣,南征荆州,赤壁之战,平定西凉马超,平定汉中都是曹操亲自上战场指挥,可以说的上是九死一生,方才取得定鼎一方的不世基业。

袁绍也是如此,参加诸侯讨董,取得冀州,界桥大战,决战官渡,仓亭之战也都是亲临战场一线,界桥大战时与部队分散,麾下只剩一百多人,被公孙瓒的骑兵包围,差一点就挂了。

就连董守业的便宜老子董卓也是在西凉大小百余战,诸胡莫不敢犯,董守业虽然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大天朝,但是自诩也不逊于这些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而且自己还要做的比别人更好。

在中军大帐议事完毕之后,董守业又带着贾诩、张辽、典韦等几人与自己一起,到军营中的各处转转,看看大战之前麾下的将士是否准备充分。

所谓军中诸事,莫过于粮草辎重,兵器战甲,马匹车辆,人心士气。

粮草辎重方面,粮食倒也是非常充分,都是上好的粟米,黄橙橙的小米粒儿看上去相当可爱。

不过,令董守业比较遗憾是现在一般人还吃不上雪白的大米,在中原,关中,以及河北等相对北方的地区,稻米还是稀罕之物,一般人还真吃不上,作为前世吃惯了香喷喷米饭的董守业来说,稻米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价格不菲,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起的,幸亏董守业成了董卓的儿子,要是成为一般农民的儿子,那还真有被饿死的风险。

关于士兵的住宿方面,也都是各种各样的军用帐篷,这一点跟电视中的古代战争戏中的帐篷也都是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一样的可能就是质量方面差一点,容易损坏,没有那种尼龙布结实。

还有一些马匹食用的草料,和一些精饲料,比如大豆、苜蓿什么的。

兵器战甲方面,简单地说也就是当今大汉的各种制式兵器,制式铠甲,主战兵器主要就是,长戟、长枪、长矛、木棍,一些刀、剑,铠甲方面也是比较少,主要就是一些皮甲,铁甲比较少,一般士兵基本上没有,只有基层领导能有铁甲。董守业也就是看一看,看看大伙儿一个个都在那儿磨刀霍霍,擦拭兵器,铠甲,做好杀人的准备。

马匹车辆方面,得比较重视,马匹的价值极高,在有些严重一匹马可比一个士兵珍贵多了。现在即使是要发生战斗,对马匹的照料也不能丝毫的大意,各种精饲料,粗草料伺候着,防止马匹掉膘,保证战马的体力。至于车辆方面主要是运来运送粮草辎重,节省人力。没有车,光靠人也无法扛那么多的辎重,那战争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极大的拖累,比如当年魏延向诸葛亮献子午奇谋的时候就曾经说道,率领一万人从子午谷出发,其中五千人要用来背负粮草,一下子就将战斗主力减员一半。其主要原因就是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行。

人心士气方面,也就是战前的各种动员工作,要是在


状态提示:第四十章 怎么打(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