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我哥是诸葛亮>第二百二十八章 张掖围城

唐军开到了张掖城下,韩强观察了一会儿,做出了一个大胆地决定:围城。

众所周知,包围敌人,需要至少数倍的人数,包围一个敌人防守的坚城,需要的人数更多。西凉军目前的人数40000多人,还不包括他们可以动员的城中青壮。按照比例,至少需要10万人以上才能完成对张掖城的包围。

唐军目前在张掖城下只有6000多人,韩强却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奇怪的是,包括参谋长刘建在内的唐军官兵无一人反对,立即执行了这个命令。

原来,唐军官兵对于自己的战斗力,极具信心。他们认为,依靠着唐军的先进武器和训练有素,对付眼前这群被吓破了胆的西凉军完全可以以一当十。

参谋长刘建倒是小心地提议,是否围三缺一,逼迫西凉军弃城逃走。韩强认为,这些西凉军逃跑的速度太快,放走了他们将来还是麻烦。不如将他们围歼在这里。

参谋长刘建认为师长考虑的对,于是坚决执行了命令。

杨秋和众将看到唐军到了,十分紧张,在城楼上观察唐军的动静。只见唐军只有数千人,从中又开出了三只队伍,每支队伍1000人的样子,向张掖城的四门开去。

杨秋等人觉得奇怪,唐军就这么点兵力还分散成四份,唐军的将领会不会打仗啊?但是传来的消息令他们目瞪口呆,唐军居然将张掖城四门包围了。

杨秋和西凉军的众将都十分愤怒,这唐军也太瞧不起人了。他们第一感觉就是要出去灭了唐军。但是想到唐军可怕的武器,就认为,如果是派自己去,还是算了吧。

杨秋说到:“唐军也太自大了吧,几千人也敢围城,这一个城门竟然只有1000人。你们谁去,带上5000人马先灭了南门的唐军。”

手下众将,包括张横在内,竟然无一人应声。这时,有一个副将出来说到:“末将愿往。 ”

大家一看,原来是留守张掖的那个副将。他没有与唐军交过手,不知道到唐军的厉害。

杨秋见有人出头,大喜,说到:“王将军勇武过人,定能歼灭唐军,建立功勋。你就带领5000人马,先打南门的唐军。”

王副将慨然应允,就要出战。

张横与这个副将关系不错,好意提醒道:“你最好带着步兵去,唐军有种会爆炸的武器,爆炸后会发出巨响,咱们的战马都会受惊,无法控制。唐军距离城门,也就一箭之地,步兵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王副将这才听出了猫腻,明白了为什么刚才没人出头应战,原来他们吃过唐军的苦头。他也想打退堂鼓了。他说道:“我没有与唐军作战的经验,要不然,看看再说?”

杨秋想看看步兵是否可以对付唐军,说道:“王副将还是去吧,唐军毕竟人少,5比1的比例,一定可以成功。”

这已经是将令了,王副将只好咬牙出去了。

王副将出城之后,将部队排成十个方阵,每个方阵500人,方阵最前面的一排官兵手举着盾牌。王副将一声令下,5000名士兵迈着整齐地步伐,大踏步地向前走去,气势惊人。

唐军指挥官看得直笑。说到:“这些傻蛋排着队来送死,真是可爱极了。”他忘记了自己以前打仗时也是这样的了。

以唐军长弓和床弩的射程,西凉军一出城门,就已经在射程之内了。唐军指挥官担心那时开火,西凉军受到打击会马上退回去。这样就无法大量杀伤他们。就等着他们列好阵,运动到唐军阵地之前再攻击。

当西凉军距离唐军150步时,床弩开始发射了,一只只粗大的箭只穿入西凉军阵,很少落空,有的箭只甚至一箭射穿了两人。盾牌手也有中箭的,弩箭巨大的冲击力,射在盾牌上,将盾牌和盾牌手一起射得倒飞了出去。由于床弩较少,射速也慢,这样的打击还能承受。

当西凉军距离唐军120步时,长弓手开始发射了,他们采用的是抛射,箭雨从天而降,前面的盾牌手只能阻挡正面的箭只,后面的西凉军被一片片射倒。好在唐军的长弓手也只有200名,这样的打击虽然引起了少许混乱,也还能接受。

唐军指挥官为了更大限度地杀伤敌军,飞雷炮暂时保持沉默。

当西凉军距离唐军50步时,王副将下令发起冲锋,于此同时,唐军指挥官也发出了开火的命令。

九门松木炮喷出来火舌,在西凉军阵中开出了九条血肉胡同,数百颗手榴弹在西凉军阵中炸响,大片的敌人倒了下去。十几个飞雷落入后面的军阵,上千名西凉军灰飞烟灭。还有上千的西凉军官兵,身上无伤,被生生震死。王副将也在其中。

这样的打击就不是西凉军官兵们可以承受的了。不到一分钟,西凉军官兵就死伤近3000人,其余的官兵不是吓傻了,呆在原地发抖,就是四散逃走,唐军也不追击,只是用长弓和床弩追杀敌人。最后逃回城里的也就1000余人。

杨秋看到这样的惨状,无比灰心。他身边的将领们也都呆若木鸡。

这时,传令兵来报,说唐军用弓箭射来了劝降信。

杨秋两手发颤,打开了信件。他沉默半晌,将信交给众将传看。劝降信写得很客气,没有什么威胁的口气,只是说到,只要他们投降,大唐将保证他们的身命财产安全,并且在政治上会给与他们出路,适当安排他们的职务。没有提出任何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条件。叫他们派人出城谈判。

杨秋问众将,还能打下去吗?众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八章 张掖围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