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猜得不错,的确是有些事情绊住了韶志。
“借调什么人手,不就是死了一个人吗?值不值得这么大惊小怪?”
正要请假的韶志得知自己被借调的时候,颇有些不解,死人这种事情,他见得多了,再怎么有钱的人,死了也就是一具不值一文的尸体,那些有钱人家龌龊多,说不定还巴不得死掉一个分财产的,怎么上头的表情都这么严肃啊?
“老弟有所不知,这死了的人来头可是大着呐,铁捕头去看了一眼,回来就直接找大人要人手了,这会儿工夫,怕是连城门都关了。”
跟韶志说话的捕快也姓张,平时人都叫做“老张”,他的年龄也确实大了,五十来岁的人,按理说早都该被换下去养老了,可人家有关系,于是就一直在衙门混着,他对破案什么的未必有一手,但对那些小道消息却是极为乐衷,闲也闲不住总要打探。
韶志自来了这里,跟别人的关系还罢了,那些年轻力壮的看不上他的懒散,比他老的,除了那种有野心有壮志的,也就剩下老张还能跟他聊到一起去,喝酒赌钱逛妓院,没几天这两人都跟亲兄弟似的。
这会儿听了老张的话,韶志有些摸不准了,小声问:“什么来头啊,这么紧张?”
衙门里平日里看不到多少人,除了守门的,就是文书小吏,可这会儿进进出出都是捕快,一个个脸上神情严肃,连着大人都正装起来三令五申,那种紧张的气氛从脚步声都透出急促来。
“嘘,这边儿来,我说给你听。”老张神秘兮兮地看了看左右,拉着韶志来到石墩子后头,这才开腔道,“死的那个是永平侯家的独子。永平侯手握重兵,常年在外。家中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嫡子,自然格外看重。这个嫡子前头的几个哥哥都是跟着永平侯出生入死最后战死沙场的,他兄长都没留下孩子,他可算是他们家的独苗苗,永平侯疼爱有加,生怕儿子损了性命,竟是连武也不让学,只让儿子学文……”
老张顿了顿,说:“他对儿子的性命都爱惜到这份儿上了。连从军的机会都从根底给剥夺了。生怕儿子再死在战场上。这会儿他儿子意外殒命,你说说谁来平息永平侯的怒气?若是这案子破不了,恐怕就是咱们也要跟着吃挂落,咱们大人……”
叹了一声。老张没再继续说,却是摸不准这事儿会不会牵连大人,洛京地界可不是大人的权责范围,但人都有个迁怒,为了平息永平侯的怒气,少不得这京中的官员都要跟着抖一抖。
老张在衙门里属于资深人士,跟他有点儿关系的那位大人最先启用了他,后来的大人就算是卖个面子也不会轻易撤了他,上头一任一任大人地换着。他这个原地不挪坑的倒成了老姜,消息愈发广阔了。
在衙门混得久了,看到的也就多了,就算没有官员头脑灵活,却也知道了一些升降的规则。说起来言辞凿凿,很有些“老人言”的味道。
韶志明了地点头,但想想自家大人并不是管洛京的,也没怎么上心,皱了皱眉,想到还在茶楼等着的韶韵,脸上犯难,“可,我这还有事儿。”
“有什么事儿啊?什么事儿都不如眼前的事儿大,你可别糊涂!赶紧着跟着去。”老张语重心长地劝着,在他看来,韶志这人虽有些扶不上墙,但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至少两人的交情在那里摆着,劝两句也是应当。
韶志想了想,点点头,说:“成,等我找个人传个口信就去。”
老张问:“什么口信,我帮你传了得了,我这把老骨头是跟不上你们来回跑的,可是传个口信还是容易,是不是给家里婆娘带话?”
“是带话,不是带回家,是……”想到韶韵说的血光之灾,想到他们两个又是一同看到那人死掉的,那人还是……韶志顿感头疼,抚了抚额头说,“得了,还是我自己跑一趟,放心,耽误不了正经事,若有人问,还劳烦老哥给敷衍一声,就说我拉肚子去了。”
在衙门里溜号,借口不过那么多,今儿这个明儿那个,也不好深究,谁还能跟到茅坑去看着,都不用做事了?
老张见韶志主意已定,也没太热心地劝说,应了一声就走人了。这事情对他们来说要紧的程度真的不高,捕快上头还有捕头,就算是要发落,他们也是排在最后的,这时侯小虾米就有小虾米的好处了。
韶志扭头就要往茶楼走,不过这么几句话的工夫,再看那茶楼,竟是已经有捕快进去询问了。
事发地点周围的都要询问一遍,那街边的小商贩见势不妙还可以溜之大吉,这附近固定的茶楼酒坊却是动也动不得,只能等着人盘问,不过这也没什么好怕的,能够在衙门附近开铺子的,都是有点儿能耐背景的,捕快轻易不敢招惹,收点儿保护费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成。
这会儿也是先礼后兵,铁捕头带着几个人先把掌柜叫出来询问,伙计也不放过,还在茶楼的那些个客人也要等会儿才能走,只盼着有人能够提供一些凶犯的样貌特征之类的。
附近的各个路口也早就有了人在守着,还有人挨家挨户地盘查,这会儿的捕快搜屋子可不要什么搜查证,尤其对平民更不需要这玩意儿。谁不让搜,就说你家是同伙,你家藏了钦犯,这罪名哪怕一听就是假的,也能把你家的壮劳力拎到大牢住几天,直到他们榨干净了银子才会放出来,有的硬脖子的说不定就莫名其妙死在里头,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