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翘起了二郎腿,心里却有些无奈。虽说骨子里是华夏人,但真心不想卷到民国和红党的漩涡里,都是传承几千年华夏文明的老狐狸,自己要卷进来,估计连渣都不剩。
深知历史走向的他,也不想做出什么改变历史的动作,领先百十年的见识就是最大的资本。不过在小鬼子哪里,倒是可以大大的做点文章。之所以还留下这个半死不活的洋行,就是为了对抗倭战争打伏笔。
仔细盘算了一战前的亚洲局势,他决定,还是从最拿手的商业来入手。一战时期,华夏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上,而进口大多为消费品。尤其是华夏的生丝,由于技术落后,甚至被倭丝挤占的没了市场。
此外,一战开打,倭国趁着欧美列强无暇他顾,趁机扩大了在华夏的进口比率,拿着华夏人的血汗钱来武装他们,这是威廉万万不许的。
经过两天的思考,威廉对诺曼指示道:“从现在开始,洋行准备进行扩张。首先,大幅度提高猪鬃、羊毛、牛皮的收购量。有多少收多少。此外去收购几家规模大点的生丝厂,我会给你足够的机器设备,一定要生产出最好的生丝,要超越倭丝”。
“洋行可以去内陆省份和江浙一带设立分行,要学会和当地人合作,生丝工厂一定要严格管理,可以吸收一些开明人士帮你。总之,只有一个要求,在1915年前,生丝的产量要达到50万担以上,而且质量必须超越倭丝,这是你最重要的任务”。
威廉有自己的道理,首先一战时期、猪鬃、羊毛、牛皮都是紧俏商品,可以换回丰厚的利润。而且这些东西易于保存,囤积也不容易变质,只要处理一下就可以存放十年八年的。此外,一战中,这些东西有相当一部分都被倭寇以很低的价格收购,转手欧洲牟取暴利。他准备把这个渠道卡死,你不是想收购吗?那就来比谁有钱,再者,目前这些东西都很便宜,囤积上一大批,即使打价格战,自己也不会吃亏。
至于生丝,目前的华丝质量难以保证,技术落后,出口量已大大低于倭丝的收口。相反,倭寇利用相对先进的技术,逐步控制了华丝,成为当时倭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每年给鬼子换来几千万美元的收益,大大增强了倭国的战争潜力。
威廉打算整合一下华夏生丝,先收购几个生丝厂,利用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生产出不压于倭丝的产品,然后在国际市场抢占份额。市场就那么大,自己多一分,倭丝就少一份。重要的是,逐步影响带动本土的华商改变观念,扶持起一批有作为的本土企业,这股风气一旦扩散,华丝的荣誉就会回归,地大物博的华夏还怕挤不垮倭丝?这才是他最终目的。
至于一战倭寇的工业出口,自然有美国的财团来打压。总之不会让鬼子们好过。
威廉接着说道:“至于进口,主要集中在钢铁和粮食上。华夏现在用不了那么多的钢,先以生铁为主,逐步增加钢的比例。粮食以面粉为主,这些财团都会给你最大的支持。至于怎么卖,是你的事”。
威廉这样做也是没办法,华夏还处在落后的封建社会,即使民国,也是半殖民地,工业根本无从发展。没有本土势力的支持,就算他拿出大笔的资金,也架不住贪官污吏的抢食。
再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华夏人民的民主思想还没有醒悟,大工业浪潮还没有深入人心。只有破而后立,才能激发华夏儿女的斗志和紧迫感。所以尽可能多的给华夏输出足够的钢铁,,即使抗倭战争爆发,也有足够的原料去造枪造炮,而不是拿着木棍去冲锋。
至于粮食,更是悲哀,不管是现在的辫子王朝,还是今后的民国,四万万华夏人民只求一口饱饭。而战乱,灾祸、三座大山的剥削,使这个梦想宛如水中月、镜中花。
因此,威廉选择粮食不无道理。国内的粮食总量就那么多,多运进来一吨,就少死几个人。美国的几百个农场不是放在那里看的,百八十万吨粮食还是能拿出手的。况且这些粮食还会起到平抑粮价的作用,哪怕地主们再厉害,也不能等着手里的粮食发霉吧。你大量收购囤积?好,你买多少,我卖多少,这笔钱再去购买更多的粮食来冲击你。不要说什么粮贱伤农的屁话。这个时代绝大部分老百姓更多的是自己的粮食不够吃。哪还有多余的去卖。
威廉这次下了狠心,一战中,从华夏赚的钱全部用来买钢铁、粮食反馈给祖国,不够还有美国的财团支持,只要百姓们过得好一些,他就知足了。
随后,他派出情报员想办法搞到了倭丝技术,发给美国的研究院,陆续设计生产了大批的生丝加工设备,有了强大支持的诺曼也一反之前的三心二意,甩开膀子迅速收购了七八家生丝厂,通过优厚的待遇,和当地人展开合作,逐步扩张成一个生丝的巨无霸。但这是美资洋行,倭寇也只能干瞪眼。就连英国人在调查底细后,也装作看不到。随着倭寇的逐步扩张,已对英国人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有人针对倭国,他们笑还来不及呢。
至于陆续囤积的物资,威廉也有了好选择,就在半年前,财团已在加勒比地区购买了5座岛屿,其中的三座靠近巴哈马群岛,岛屿不小,而且险峻,属于威廉心目中的秘密仓库。这三座岛屿都偏离贸易航线,也不起眼。只要建立起坚固的防御,一般人也不敢打它们的主意。而且这里离美国本土很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