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母最近天天抱着大孙子去外面串门,自从张美丽出了月子以后,她娘说在她家住不惯就回家去了。张美丽吃不惯婆婆做的饭,她自己又懒的开灶,干脆也抱着两个小的去了娘家,只留了大的让徐母看着。
慧兰这些天对她娘也颇有怨言,她高考以后成绩不理想落榜了,本来她爹有意让她再复读一年,可她娘却不同意,说一个女孩子学那么多有什么用?
慧兰自己也不想再学了,整天窝在家里。不过徐母有了孙子后,一时间也顾不上她闺女了,每日里抱着孙子到村子里四处炫耀,让慧兰在家帮她做饭。
自从磨坊开张以后,徐保兴两口子都干劲十足,开业头两天来的人最多,一共磨了三四千斤面粉,因为知道他家磨白面便宜,也有不少人家来磨麦子,不过量都不多。
磨坊开张头一天因为事情多,也没顾上算收入,等第二天晚上收拾利落了,一家人把收来的钢?和毛钱一分一毛的数着,一共将近十五块钱。徐保兴算着除去柴油等成本,还能落下八九块,悦娥听了激动的眼泪都下来了,徐保兴也很激动,要知道徐家老三在市里工作一个月也就发15元。
不过两天后磨面的人明显少了,每天也就来三四个人。其中有几个来磨面的大婶是从外村来的,说是听了亲戚介绍才过来的,徐欢想着等以后附近村子的人知道了,磨面的人还是会增加的。
家里大人都很忙碌,徐欢和大妮儿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学起了做饭。大妮儿已经五岁了,因为自小爱往厨房凑,做起饭来也是有模有样。
徐欢可做的不怎么样,搅的面疙瘩汤跟浆糊似的,她皱着眉头喝自己做的浆糊汤,惹得大妮儿和她爹都忍不住笑。
还是悦娥好心,将她做的那碗浆糊要了过来,又另外给她做了一碗面汤端过来,摸着徐欢的头一脸笑意的说:“咱二妮已经很能干了,娘三岁的时候也只会在地里逮蛐蛐呢。”
徐欢暗叹这可是自己两世为人以来做的第一顿饭啊,徐欢前世的时候被爸妈宠坏了,别说做饭了,连衣服都没洗过。
悦娥看着来磨面的人不是很多了,便抽空回了趟娘家,自从知道小姑子高考落了榜,她就一直惦记自己三妹的考试成绩,等到了家她娘就喜滋滋的告诉她悦静考上了省里的大学,这两天就要去省里报道了。
悦娥听了也是满心欢喜,她又跟自己娘提了保兴在村里磨面粉的事。李母一脸惊喜的说:“这是好事啊!回头我也到村里帮你们宣传宣传!”又问了女婿的腿怎么样了,得知徐保兴现在可以脱离拐杖能走几步了,心里也为他俩高兴。中午,母女几个围坐客厅有说有笑的吃着午饭,悦欣还问着大姐:“怎么不把小妹妹带来玩啊?”
悦娥笑着说:“大妮和二妮在家里做饭呢。”
悦然惊呼道:“二妮才多大?就开始做饭了?”
李母笑着说:“你大姐也是个有福气的,那两个丫头别看人小,可都知道疼人啊!”
悦娥听了但笑不语。李母又对悦然说着:“你也别偷懒,以后厨房的活多干些,别想着家里姐姐多就光吃现成饭。”
悦然吐了下舌头撒娇的说:“知道了娘!”
吃过了饭,李悦娥惦记着家里,就跟娘打了招呼回到了家。
夜里徐保兴听媳妇说悦静考上了大学,心里也跟着激动,现在的大学招生计划少,能考上大学真跟古代中状元一样难。
他跟媳妇商量着要拿些生活费给悦静,徐保兴想着如今自己家里有了进项,以后不怕存不住钱,而悦静一个人远在省城,还是多带些钱保险,就把家里存的二十元钱都拿了出来。
悦娥见他拿出这么多钱来,心里十分感动,她也想着要给三妹拿生活费,只是家里的磨坊刚刚起步,也不好意思跟男人开口多要。
徐保兴跟媳妇嘱咐着:“俺这腿现在还不能走远路,你跟三妹说让她一路上要当心,现在外出做活的人也多了,保不准有那些起歪心思的人打主意,等到了省城让她给家人打个电报,别舍不得花这钱让家里担心。”悦娥抹着眼角应了。
第二天,悦娥又赶去了娘家,将带来的钱塞给了她娘。李母推辞着说:“悦灵上班这两年也攒了不少钱,三丫头的生活费够了。你们小两口刚分了家,钱也紧张,还是收起来吧。”
悦娥将钱塞到娘兜里笑着说:“娘,这是保兴的意思,你要硬让我拿回去,回头他该埋怨我了,您就收着吧。”
李母见推脱不掉,只得先收了起来,悦娥又去了里屋将徐保兴说的话跟三妹嘱咐了一遍,悦静笑着说:“我们班主任也不放心,说是要送我们几个一起上省城,还有两个同学考入了外省的大学,要坐两天的火车才能到学校。”
悦娥听说有老师带着也安了心,不过还是叮嘱着记得发电报,悦静忙笑着应了。
等悦娥下午赶回了家,发现磨面的人又多了起来,一问才知道是外村的人听说这儿有磨坊就赶了过来,她急忙帮着徐保兴干起了活。
转眼过了一个月,这天夜里一家人又聚在一起算起了帐,核计了半个多小时,徐保兴算出这个月的净利润有将近三十块钱,悦娥有些不敢相信,催着男人又算了一遍,看着钱数一点也不差,这才相信是真的。
徐保兴乐呵呵的跟媳妇说着:“明个儿咱也吃回白面吧,这回做手擀面不掺杂粮,再去买点儿带肉的骨头熬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