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兰和易安之又聊了一些洋芋和玉黍米在生长过程中的表现,之后易安之又问起他们家生意上的事,顺带着又提起了易记小食馆。
之前留兰费了好些心思,也没帮陶掌柜想出新的小食来,只在现有的小食上提了几个建议,延伸出了几种不同的口味,后来又把文清调制出的烧烤调料拿出来,为其增添了麻辣、酱香两种口味,易记小食馆近两个月的生意也有所好转了。
“……鸭头、鸭脖、鸭翅、鸭拐、鸭肠、鸭舌、鸭掌、鸭心、鸭胗,都可以的,就用酱肉的卤水料腌制,然后风干、烤制,味道一定很不错。尤其是鸭脖子,鸭子整天寻吃觅食,脖子一伸一缩的,上边的肉特别劲道。也可以多加一些香辣调料,辣口不辣心,肯定能成为下酒佐食的美味小食……”
留兰又与易安之说起了前世百吃不厌的辣鸭脖,她只负责说,不负责做,易家小食馆的当家师傅孔严虽然不擅创新,但秘制酱料的功力还是颇为深厚的,说不定这能调制出香、辣、甘、麻、咸、 酥、绵等多种口味兼备的调料。
易安之看着留兰脸上的熠熠神采,嘴角的笑意也加深了几分,“如你所说,鸭子身上通常被人弃之不用的地方,倒也成了美味了。”
留兰小得意地挑了挑眉毛,“那可不是,不仅如此,用酱制鸭脖等余下的酱料再酱制豆干、豆皮之类,也会带着鸭子的鲜香味道呢。”
易安之不由好奇,“这些东西,你都是怎么想到的?”
“呃…”留兰觉察到她又犯了得意忘形的毛病,愣了好一会儿,才道:“之前在上林镇的时候,认得一位姓张的大叔。他们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养鱼养鸭,我是听他说起过,但他们的吃法简单多了,都是把鸭子放到锅里,放上各种调料煮着吃。我就想,孔师傅既然能做出那么好吃的酱肉,换做是鸭子,味道应该也不错吧。”
易安之正待再开口,却听敲门声传来,只好闭口不言。眸中闪过几丝几不可察的不悦之色,沉声道:“进来。”
留兰听到门被推开,扭头一看。见是一位穿着茶绿色纱裙,腰上系着玉色凌绡汗巾的丫鬟举步踏进门槛,看年龄,大约十八九岁,眉眼精致。碎步走来,别有一番fēng_liú韵致。她往留兰这边看了一眼,青黛眉一挑,却只笑笑没有说话,转而向易安之道:“七爷,这会子日头高了。您又忘了把窗子关上。”
语气里竟然带着几分嗔怪。
留兰讶然挑眉,目光往易安之脸上转了转。
易安之嘴角依然含着浅笑,眸中却不见一丝笑意。抬手端起桌上的雪耳茶,垂首轻啜起来。
那丫鬟微怔,瞬间又恢复了神色,轻轻移步到窗前,抬起如剥壳笋尖般白润细腻的素手。搭在两边的窗棂上,袖口下滑。露出腕上一只盈绿的镯子,阳光落在镯子上,折射出一道异常明亮的光线,刚刚好射在留兰的脸上,她不由抬手挡了挡,
手再放下来,窗户已经被关上了。
那丫鬟又回转身,目光先是落在易安之身上。
易安之却依然垂着头,一口一口轻轻啜着乳白色的茶汤。
那丫鬟脸上闪过几丝失望,目光再转向留兰的时候却又喊了恰到好处的浅笑,微微一点头,出了门,又轻轻把门掩上。
脚步声渐渐远去,易安之才又抬起头来,笑问道:“刚才说到哪儿了?”
留兰正回味着方才那丫鬟的一举一动。
她一早就知道易家并没有这般年纪的小姐,才先入为主的把她认作服侍易安之的丫鬟,可看她的衣着做派,心里却又产生了怀疑。
易家的丫鬟,难道比祝家、纪家等新富阶层家的小姐还要出色几分?
她也见过跟着顾云宁的丫鬟,更见过其他与易家齐名、甚至比易家地位更高一些的人家的丫鬟,比如萧家,百年书香世家,祖上曾出过相国,往品香坊买雪冰奶冻的那一位,据说是萧家大小姐跟前最得意的丫鬟,也被方才这一位比下去了。
更奇怪的,是易安之的态度。
留兰不由往易安之脸上多看了几眼,却见他又恢复了没有被打扰之前的神色,又听得他发问,才猛然回过神来,摇头道:“我也忘了。”
其实并没忘,只是不打算继续谈那个话题。
易安之一笑,也不再追问,眼睑一垂,换了个话题,“大伯母带着大嫂和锦亭往京城去了。”
留兰一愣,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他话里的意思,猜测道:“大爷留京了?”
易安之看了她一眼,眉心淡拢,微点头道:“翰林院侍书,正九品。”
翰林院,侍书,正九品。
这三个词,分开来,留兰都懂,但她不了解当朝官制品级,不好判断这是个多大的官,但至少明白了,易谦之留京为官了,易伯襄的计划又进了一步。
难怪她碰见的丫鬟仆从都是那般神色,主家将有大的变动,他们做下人的何去何从还未曾得知,难免忐忑。
只是,易老祖宗还在,易大老爷一家就这么走了?
百事孝为先,易大老爷这样的作为,不怕被人诟病,对易谦之的仕途有碍?
留兰心里这样想着,便问出了口。
易安之缓缓扣上茶盖,目光闪烁,神色难辨,“只是有些事需要她们出面打点,老祖宗还是需要人伺候的。”
留兰似乎懂了他的意思,心里微微一冷。
易大老爷一家入京,最后一个阻碍,就是易老祖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