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教堂不收门票,与中国的寺庙正好相反。去教堂做礼拜,是否也可以像寺庙那样给上帝一点香火钱呢?这个问题那些鬼佬可能不会这样想,因为他们认为耶稣是清正廉洁的,即使行贿他也不会做出违背上帝旨意的事情。所以做礼拜是不需要花钱的,那样做只能是对上帝的一种亵渎,是一种犯罪。教堂里肃静庄严,是人们向上帝赎罪和感恩的地方,像是纯洁心灵的圣殿。西方的教堂,即使是有游客的教堂,里边也是庄重肃静,导游轻声讲解,人们默默参观,绝无大声喧哗者。
中国人的思想与那些鬼佬们截然不同。中国人认为,无论是神还是鬼,只要有钱就都可以买通,至于膜拜只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为的就是跟神套套近乎混个脸熟,真正有什么大事小情的时候,还得靠钱说话。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佛塑金身。佛都知道穿金戴银,难道不知道钱好吗?中国很多有名的寺庙,大都会将最主要的佛像鎏上一层薄金,以示珍贵。这种思想导致寺庙注定成为一个热闹的地方。所以,在寺庙里,我们总能看见导游领着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用喇叭大声讲解寺庙的辉煌,通常是知识性的内容极少,而无聊趣闻和迷信故事的内容多。这就足以证明,导游也成为寺庙经济的参与者,他们也成为掮客中的一员,通俗点说就是给寺庙拉驴的。
教堂和寺庙都接受信徒的捐赠,但两者的*作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教堂的做法要比寺庙矜持的多,从没见过牧师在圣母像前摆上一个功德箱,众多的基督徒纷纷往里塞钱的场面。他们的捐款多是在私下进行,信徒直接给教堂写张支票。但绝不会落入神职人员自己的腰包。捐款一方面是用于宗教场所的修缮,再有就是用于教会学校和教会医院。外国教堂贫富也不会有有带大区别,不像是中国的那些庙宇,差别巨大,有的甚至是富可敌国,有的是穷困潦倒。教堂几乎没有铜钱臭味,人们来到教堂,只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就行了。而到中国的寺庙则不用带心,带够了钱就行,钱不够肯定就进不去。
西方人到教堂去,大多是听神父布道,听劝导与教诲,寻求心灵的宁静。教堂有忏悔室,进去了之后,把心灵的东西向神倾述,把自己做过的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忏悔,倾吐之后,人就轻松了。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松地出来。而中国人则截然不同。进庙是为了要办成某件事,达成心愿。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向神祈求。中国人进寺庙不是来得到解脱的,是寻求帮助的。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希望无所不能的佛祖能用无边的法力给予自己最大的帮助。既然是求神帮忙,那总要先付出一些的,有舍才有得嘛。用钱买了香点上,或放上瓜果之类。再往功德香里续点钱,这都是应该应分的事。至于钱进到谁的口袋里,这都无关紧要,反正自己的心意是进到了,佛祖的在天神灵也一定知道。中国人进庙宇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和苦难,花钱消灾。所以,在花钱方面谁都不会吝啬。而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按理说佛教称苦海慈航,应普渡众生,尤其是更关心弱小贫苦之人。过去穷人无钱进衙门讨公道时,还可以进佛寺向佛菩萨诉苦。但求佛祖保佑,能够惩恶扬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遭恶报。现在却以高额的消费,将贫苦的众生拒之寺门之外了,即使相求佛祖也不是那么方便了。中国并没有富裕到随便花钱的地步,多数人尚没有能力经常性地买门票而进入寺庙,去礼佛闻法亲近佛门。即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每番入寺,皆需买上门票方可入内,此中滋味,也一定心如刀绞,本是带着一片善心进入佛门,没想到一张昂贵的门票就把这片善心连根拔除了。所以,那些善男信女,那还有真心待佛,到此一游,不过就是亵玩而已。真到有事,临时抱佛脚,重金奉上,一样可以换取佛祖的好感与爱心。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即便佛祖不办事,也会给予自己一份心灵心灵上的慰藉。
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佛变成了当地的摇钱树。所以,新一轮的寺庙经济已经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大家大干快上,即使原来本没有寺庙的,也会加快速度建造一个。原来已经有的也会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把寺庙建设的更加宏伟和壮观。因而,现在是佛不像佛,住持不像住持,僧不像僧,和尚不像和尚,尼姑不像尼姑,寺庙不像寺庙。佛成了招财佛,住持成了ceo,僧成了大师,和尚成了花和尚,尼姑成了三陪,寺庙成了敛财工具。这真是:朗朗乾坤。大江南北,环顾庙宇,茫茫众多寺庙,好一派大乱景象:比丘尼抱住阿罗汉,花和尚打情骂俏,众尼姑欲拒还迎。住持大人忙着数钱,笑看天下香客,背地里说了一句绝妙禅语:一群傻*!俱往矣,数fēng_liú人物,还看今朝。
悟道住持口吐莲花,惟妙惟肖,一气呵成,把这寺庙经济学讲的是栩栩如生,有滋有味。听得刘小民目瞪口呆,眼前金光乍现,一片虚幻,连连称奇。后悔闻到太晚,这些年关顾奔波于俗世,不知道佛界已经改革开放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孤陋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