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贤王>第276章心想事成

苟参怎么都没想过确立一个皇后还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要不是杜钦主动找上门来劝说自己,自己哪懂?

一开始苟参就以为姐姐王政君做皇后是板上钉钉的,如今看来,却是未必。

再想想杜钦夜访到了之后说的那些话,尤其是关于魏和义一家的死,就更让苟参感受到了这个时代能人太多,聪明的不仅仅是自己一个。

其实在魏和义这件事里,要是有人真的钻牛角尖追查下去,指不定会查到些什么。

只是如今,没人去过问,而且没有必要过问。

苟参倒是从来没有小看过任何人,只是经过这样一来,觉得今后自己需要更加的小心谨慎。

以己度人,想想在一件事里,其实有很多人都知道是谁在做什么,想要通过一件事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不过这些人可能出于种种的原因和顾虑,他们就没出来多事而横生枝节。

那并非是别人傻,而是事不关己罢了。

而且,或许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恰好是他们这些人希望有人去做的。

所以,那些人也犯不着去得罪谁,乐享结果。

但是某一天要是你得罪了这些洞察你秉性的人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和杜钦喝着酒,苟参确认了这个一只眼睛有些疾病的长安纨绔领军人物的的确确是来和自己搞好关系来的,心里突然领悟到了一点。

——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多力量大,群策群力的,总是比单打独斗要起到的效果好。

那么,自己为何不干脆的将自己的利益分享出来,拉拢一些人和自己一起成为一个利益团体呢?

而且,杜钦刚才像是在开玩笑,可是这个玩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他今晚来。就是要攀上苟参这棵大树,今后好乘凉的。

杜钦是一个人,可是杜钦却认识了很多人,杜钦和他的那些人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合体。而那些和杜钦认识的人,又会有自己的圈子,也会有自己的利益的圈子,比如说杜钦和刘歆好、刘歆的父亲是宗正刘向,刘向又认识了许多的当朝权贵……

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就形成了一个从小到大的利益集团。

假设,如果这个集团的力量为自己所用的话……

因此,杜钦是一个人,但又不仅仅限于他一个人,“一个人和一群人”,这是一个很辩证的论据,这值得让身处西汉的苟参好好想想,仔细的琢磨琢磨。

杜钦这夜并没有真的和苟参“畅饮通旦”,话已说明,酒酣兴致高。乘兴而来,满意而走,苟参将杜钦送到了大门口,并且扶着杜钦上了车,杜钦晃晃悠悠的说了一句:“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杜某结识都护,幸甚。”

苟参微笑回答说:“苟参,亦是幸甚!”

……

苟参对于杜钦夜访说的话有些想不到,在敬武公主能够被天子刘奭赐婚给自己的事情上。他也是完全的没有想到。

很突然,很——没想到。

苟参原以为,自己需要使用许多的方法,旁敲侧击、搞迂回。走高端路线,去求王政君,或者,更甚者要去求许广汉侯爷帮忙。

可是,事情竟然毫无征兆的就办成了。

天上掉馅饼,幸福来得那么忽然。苟参尽管喜欢不动声色,仍旧在面对刘奭的时候感到了好一阵的头晕目眩……

其实在将敬武公主赐婚给苟参这件事上,刘奭是有过犹豫的,主要是因为苟参还有一个乌孙国公主夫婿的名头,不过,刘奭在迟疑不决的时候,随口就问了一下一边静候的中书官石显。

如今的石显,已经不是宣帝刘询那会的中书令石显了。

人还是那个人,可是,因为刘奭和刘询不一样,处理事情的方法策略一不一样,导致了同一个职位上的同一个人懵然的就意识到,原来自己在这个宦官的位置上,竟然可以这样去做事。

“苟参,身为大汉护羌校尉,又为西域都护使,既是乌孙其其格公主的夫婿,要是朕将敬武公主赐婚与他,中书以为如何?”

宣室殿后殿,刘奭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石显的意见。

这种有关于皇家女儿和外戚通婚的问题,在宣帝朝,会有可能咨询自己的意见吗?

石显低头回答说:“陛下,《春秋公羊传》里称‘诸侯一聘九女’,而都护身为阳平侯幼子,自身又秩俸两千石,先前就承惠宣帝宠爱,如今更是得知是陛下皇后弟弟,那就是如今大汉的外戚。”

“自古以来亲不间疏,《管子.五铺》有言:‘夫然,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此乃礼之经也’。”

“而乌孙公主,名为公主,其实和诸侯王子女没有差别,怎么能和敬武公主相提并论?”

“因此,乌孙公主婚配都护使,只能算是一聘九女者其一,而非都护使的正妻,这在礼法上绝无冲突。”

刘奭听了点头,觉得石显的话说的很有道理。

石显见刘奭首肯,这回宣室殿后殿再无其他人,就继续说道:“都护年未弱冠而功勋卓著,前有破解乌孙难题扬我国威,后来,在敦煌擒拿了匈奴屠耆部族的王子姑瞀楼,至使屠耆部族皆归降于大汉,此更是大功一件。”

“再有,乌孙细沈瘦兵发赤谷城,又是都护不惧危难千里奔走,才让郑吉通晓此事,随后,都护又斡旋于乌就屠和元贵靡之间,不可谓不是劳苦功高。”

“甚至,连如今大汉国朝堂民间所


状态提示:第276章心想事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