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纨绔无双>第二百六十章 帝王玉——马踏飞燕!

“帝王玉!马踏飞燕!!!”

方慕天眼睛瞪得贼大,有些不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这一切,因为这两件东西简直就是传说,只存在传说当中,怎么可能这么真真切切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马踏到过这么一篇课文,对此都不会陌生。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它作于公元220年前后,为东汉青铜器,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与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于墓中,1969年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国内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华夏青铜艺术的奇葩。

方慕天在成为鉴宝宗师的那一刻,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董,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有关的资料都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对于古文物的研究了解,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他比拟。

看着石雕内部的情况,方慕天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起来,骏马飞驰,极其的传神,它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龙雀身上。

骏马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龙雀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

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华夏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华夏民族的象征。

而让方慕天更加不相信的是,石雕内部并不是青铜器,而是一座玉雕,整个马踏飞燕是用玉雕刻而成的,而且这个玉还是翡翠当中千年万年难得一见的帝王玉。

翡翠的等级首先看的是种,然后再是色,在人们认知中,翡翠中,最好的种是玻璃种,最好的色是帝王绿、血美人、紫眼睛、至尊黄、蓝精灵等等,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在翡翠当中,还有一种翡翠,无色,清澈透明,给一种干净,明亮的感觉,质地比玻璃种更好,那就是帝王玉。

帝王玉,在历史上出现过一次,而出现的时间,是在两千年前,也就是东汉时期,方慕天根据得到的资料中了解到,当时的那一块帝王玉,被当朝的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得到,然后命人秘密的雕刻成了马踏飞燕,可是在雕刻刚完成,这件作品还没来得及面世,就不知所终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当时这件事成为了一桩悬案,而且很多人都不愿相信这件事,久而久之的,便成了一段传说,至今,对此事也没几个人相信。

马踏飞燕,再加上帝王玉,两者结合在一起,恐怕其价值就是更传国玉玺‘和氏璧’相比都不会差,只是两者的意义不同罢了。

要知道,帝王玉马踏飞燕,它相对于青铜器马踏飞燕,在雕刻制作上,要更加的困难,而且眼前这帝王玉马踏飞燕,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用翡翠雕刻而成那么简单,根据资料显示,当初在雕刻的时候,还用了很特别的手法,使得这玉雕很是非凡。

深吸了几口气,方慕天才慢慢的恢复心中的激动,虽然很难相信这个事实,但是帝王玉马踏飞燕就这么的真真切切摆在眼前,容不得他不相信。

刚才方慕天那震惊的表情,落入了众人的眼中,看到他盯着那石雕马踏飞燕,杨坤山问道:“方小兄弟,你还喜欢石雕?”

于此同时,他也认真的对那石雕打量了一番,这石雕是根据青铜器雕刻而成,不过它的比例要比青铜器要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章 帝王玉——马踏飞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