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异时空-中华再起>第三十八章 小试征西一)

天黑的时候,海域水雷已经被基本清除,天亮后,扫雷舰艇撤到后面,飞机还在罗得岛上空肆虐着,挥洒着子弹、炸弹,排成单列编队的战列舰,将所有主炮炮口缓缓抬了起来。海浪拍打着舰体,发出“哗哗”声。

“开火!”

“郑和”号猛地朝左舷倾斜,排炮雷霆万钧的轰鸣,好象飓风扫过海面,棕红色的烟尘将炮塔笼罩起来,炮弹飞速向前猛冲,拖在后面的烟迹渐渐扩散开。

时间不长,岛上郁郁葱葱树林里隐现着的灰白色城堡方向冒起一股黑烟,接着更多的黑色烟尘升了起来,将城堡完全遮蔽起来,烟尘中,不时有火光一闪而过。低沉的闷雷般的爆炸声从阿里米亚岛方向传来,烟火中石头与木屑四处横飞,从望远镜中看不大清楚,不过相信你要呆在炮击的地方,那架势一定唬的你面无人色——只要你还没死。

连串的炮弹接连爆炸,掀起的烟尘将不大的岛屿笼罩,炮击间歇时,硝烟慢慢变淡,岛屿再次显现出来,刚才还葱绿得岛上,到处是难看的黑白相间的土灰岩石,大片大片的灌木丛被炸的无影无踪。

“司令员,陆战队要登陆了!请求我们对登陆滩头进行压制射击!”

正在郑和号战列舰舰桥上全神贯注通过望远镜观测炮火袭击的方伯谦中将,将望远镜对准了滩头,在望远镜中,有零星几个人影正从山上奔了下来,朝滩头跑去,方伯谦不出声冷笑两下,不带任何感qíng_sè彩冷言道:“命令,各舰所有炮火瞄准滩头阵地开火!”

在罗得岛西部海域,由远征军地中海舰队的1895年服役的旅顺级装甲巡洋舰“旅顺”号、“南昌”号、“汉口”号、“宁波”号,1904年下水的无畏舰“成功”号、“继光”号,1913年舾装的新锐无畏舰“郑和”号、“张骞”号组成的强大舰队,集中了所有口径主炮,将一发发能让山崩地裂的炮弹倾泻到小小的阿里米亚岛上。

在远征军还在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交战的时候,军方上层就开始策划在地中海的行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因为战败,退出战争后,远征军取得了拉塔基亚作为自己在地中海的第一个海空军事基地,这时候远征军参谋处正式谋划攻打罗得岛的计划。从开始策划到正式实施成功计划,远征军用去了四个月时间,搜刮了所有能搜刮到的兵力,这才有了本钱出来活动活动手脚。

本来在半个月前,成功计划就要实施,可西班牙事件却造成英军将地中海存在重心转移,逼迫远征军不得不改变部署,忙活了半天后,现在终于开始了。

“司令员!远征军司令员再次来电,强调为了避免友邦惊诧,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要求我们炮击时,必须避开重要历史遗迹!”

方伯谦重重拍了下护栏,很不高兴愠声勉强道:“通知各舰注意避开岛上遗迹——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敌人利用遗迹进行抵抗,不然,不得攻击!”

方伯谦记不清楚,这已经是林泰曾将军第几次强调不得攻击历史遗迹,说了那么多次,没有一次有点新鲜内容,都快赶上婆婆嘴了。战争是什么?战争是疯狂,战争是毁灭,战争是扼杀一切美的或者不那么美的东西,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争面前,历史算什么东西?胜利才是最重要的,你只要取得伟大的、空前绝后的胜利,又有谁会在乎你毁灭了多少历史遗迹,烧了多少民居,杀了多少无辜平民?不,没有人会在乎,只有当你打了败仗时,人们才会想起这些。历史是永远不会指责胜利者的,历史只会允许胜利者开口,而失败者,从来都是受到指责的,所谓成王败寇就是如此。

按照方伯谦所想,干脆用所有的炮火,将罗得岛炸成不毛之地,步兵上去接收就是,战争中,炸了几个所谓历史遗迹算得了什么大不了事情?可堂堂上将林泰曾却前怕虎,后怕狼,为了他所害怕的友邦指责中国军队不文明,给军队套上了一个笼头,要知道,这会给战斗造成多大影响!

所谓“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敌人利用遗迹进行抵抗”,这话听起来不错,可是执行起来,却因为军人不同的理解方式,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所谓确凿证据是什么?是亲眼看到,还是敌人从遗迹那里打枪打炮才算的上确凿证据?战前得到的情报算不算确凿证据?至于利用遗迹进行抵抗,所谓抵抗,难道非要是躲在遗迹里面开火吗?利用遗迹当军火库或者把遗迹用作兵营,这算不算利用遗迹进行抵抗?

如此众多问题方伯谦都没有做出解释,他的那些手下却按照自己理解,做出了十分统一的决断:兄弟是军人,又不是“文保队员”,兄弟领的是军饷,文保局可没有支付过一分钱,在保护文物方面,只要有这个心就是了。但是,如果情报显示遗迹附近有敌人存在,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炮炸他个树倒石裂再说!

这样的认识,在战前就已经形成,并且统一,炮战一开,虽然据所谓的“历史学家”所言,阿里米亚岛上的城堡很有些年月,也很有纪念意义,可情报显示,那里“可能”驻扎了一个连的敌人,城墙上也“可能”存在敌人观察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大利人也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属于将城堡用于军事用途上,自然是要坚决打击了。

大家很明白对历史遗迹需要保护,也明白对待敌人必须以无情的铁拳给予严厉打击,鱼和熊掌


状态提示:第三十八章 小试征西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