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异时空-中华再起>第四十三章 一鞭直渡下三)
战斗。

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的第六师团师团长明石元二郎中将相信没有什么人不会被日本人的意志力所征服,第五师团已经证明的事情,第六师团会干的更好。至于伤亡,明石元二郎用不着考虑这个问题——京都已经发来电报,补给兵力正在路上,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抵达巴尔干前线。

同样是夜晚,天黑下来,月亮高高升起来,天空虽然布满了乌云,月光还是透过乌云间缝隙洒落下来,五月的巴尔干半岛夜晚还很凉,海风拂过之处,人们冷得直打哆嗦。就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相信自己夜战水平的第六师团仿佛一架机器,高速运转起来。在喝过壮行酒,头缠白布条(上面写着“必胜”、“武运长久”之类的激励话语),光着膀子拎着地雷、手榴弹、zha药包、迫击炮弹、燃烧瓶的第六师团十三联队第一大队一千多名官兵悄悄进入前沿阵地。

当炮弹落在敌人阵地,十三联队第一大队那些官兵就好象打了一剂兴奋针,也不等炮火停歇,拎着爆炸物呐喊着冲了上去——多年作战经验表明,炮火无法将阵地上所有敌人埋葬,只要炮火一停歇,那些躲在战壕里的敌人将在几分钟内复苏,缩短冲进敌人阵地的时间,也就是减少自己伤亡,取得胜利的把握就更大。

在后面翘首相盼的第六师团官兵与中国顾问们眼瞅着第一大队官兵很顺利冲进了敌人阵地,从发起冲锋,到站在敌人阵地上,他们没遭遇任何拦截,顺利的让人不敢想象,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接着,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冲上阵地,要和顽抗的敌人同归于尽的“肉弹”们,傻站在阵地上,壮观的连环爆炸场面并没有出现,人们正不知发生什么事情,无数颗照明弹从敌人阵地后面更深远的地方,打到了第一大队头顶,一颗接着一颗照明弹将光明带给了第一大队,也给第一大队带来了死神的狞笑。/后面的人们看到夜幕下无数条通红的火链鞭笞着第一大队肉弹,担负自杀性攻击的第一大队官兵在火链中不停地抽搐着,成片成片倒了下去,zha药包与燃烧瓶被打着,眩目的爆炸与橘红色的火焰吞没了第一大队……等最后一颗照明弹熄灭,沉闷的机枪停止了吼叫,一切都沉寂下来。

等候投入战斗的第六师团后继部队观看了眼前发生的一切,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那些肉弹中了邪,不攻击敌人,而是傻站着给人当靶子打。

在不了解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之前,继续进攻是不明智的,明石元二郎中将纵然极想第一个冲进萨洛尼卡,将第五师团从地狱里拯救出来,他也不敢冒险将部队推进火坑——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哪怕前面是炼狱,会让整个第六师团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明石元二郎也会毫不犹豫将第六师团送进去,可现在,面对超自然的事情,明石元二郎却感到不寒而栗。

天亮的时候,派出侦察的斥候带来了让人不快的消息,整个第一大队全体玉碎,阵地上没有发现一名同盟国士兵——白天在阵地上的同盟国部队,在天黑的时候通过交通壕撤了出去,阵地上只有地雷与纵横交错的绊脚索。

一切都明白了,可以想象,当第一大队官兵冲上阵地,却发现自己要消灭的敌人,各个都是土行孙,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些官兵是如何彷徨,这时候黑夜变成白昼,站在阵地上的第一大队官兵面对突如其来的明亮不知所措,这时候布置在二线的敌人机枪开火了,那些肉弹们想要进攻第二道阵地,可面前却是一道一道的绊脚索,让他们举步惟艰,后面没有命令,他们又不能后撤,等待第一大队的只能是全员玉碎。

让所有中国顾问痛心的,是他们的学友,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役中表现优异的战斗英雄,担负十三联队第一大队顾问的曹显锋临时少校,在这次战斗中阵亡了,他是巴尔干战役爆发后,牺牲的第一个中国顾问,但相信不会是最后一个,这让那些顾问感到自己头顶上愁云惨淡。

有了第一大队的前车之鉴,徐永晋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曹显锋第二。

“徐少校,你地,军人地不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是第二大队大队长,这个大队我说了算的干活!”徐永晋阻拦了第二大队的突击,古庄干郎一着急,这位引以为豪的“汉学家”,中国话说得再生硬也没有了。

徐永晋不想看到第二大队白白送死——他更不想自己当曹显锋第二——脸红脖子粗冲古庄干郎吼道:“按照命令,我有权决定第二大队进退!”

说话工夫,友邻阵地上十三联队第三大队已经冲出了战壕,发出鬼哭狼嚎一样的喊叫,朝密集的炮火封锁区冲了过去。古庄干郎听到友邻部队的喊叫,脑门上急得冒出汗,轻蔑地瞥了眼徐永晋,好象他正看着一头瑟瑟发抖的胆子极小的毛毛虫,不屑地撇撇嘴:“你地,顾问地干活,指挥权,没有!我,才是大队长的干活!”

徐永晋刚要和古庄干郎争辩下谁才有资格指挥第二大队——堂堂中国少校,居然指挥不动一个日军少佐,还要受到这个少佐嘲笑,这是中国军人决不能忍受的——一名日军将领怒气冲冲走了过来,走到古庄干郎身后,大骂一声“八噶”(徐永晋别的日语不会,和第二大队混了这么长时间,他总算知道这名将军嘴里说的决不是慰问古庄少佐的话),抽出军刀,用刀背在古庄干郎后背上狠狠劈了下去。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 一鞭直渡下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