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儿的主动一‘吻’更突然,杨勇的心差点跳出来,傻站在那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感觉着脸上还有李婉儿吐兰纳蕊的香味儿,不禁用手‘摸’了‘摸’了李婉儿嘴‘唇’轻触过的地方,感觉滚热得有些炙手。.. 。
我*日,这可是七世纪初少‘女’最纯真的一‘吻’,今天晚上给我了?天啊,我杨勇太幸福了!杨勇一蹦多高差点喊出来,猛然发现自己失态了,深更半夜的,要惊动了别人还认为自己梦游呢,他赶紧用手捂住嘴,高抬‘腿’,轻落足,一声不响地钻屋里睡觉去了……
第二天,三原县县衙四周,围满了前来领粮食的老百姓,一个个排着队,秩序井然,张英带着几个人在负责,公平分发。
另一边是报名参加义军的登记现场,前来报名者络绎不绝,现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正中间放着三张木桌,李靖、李婉儿和韩成每人坐了一张,三个人都是提笔能写文者,旁边是李勇、杜义等人带着军兵在这里帮忙,作简单的体检,把杨勇和李靖等人忙得不亦乐乎。
短短三天,报名者超过四千人,杨勇他们从中挑选了一千五百多名‘精’壮之士,加原有来收编隋朝投降的兵将,合在一起人数超过两千。
杨勇喜出望外,将这两千兵马进行了‘混’编,然后‘交’给李靖指挥,李靖也没推辞,将两千人分成四个战斗队,每五百人一个战斗队,第一队由大将杜义负责,第二队由大将张英负责,第三队由侠‘女’李婉儿负责,第四队编为中军或者叫候补队,由杨勇和李靖共同负责。
韩成是文官,李靖让他负责内政,筹备粮草等事宜。
分派完之后,当即命令各战斗队加紧‘操’演兵马,然后和杨勇、韩成在衙署商议军情。
李靖建议杨勇称王,杨勇一惊有些不解,心说称王称帝都是成就霸业以后的事,老子占据甘肃全省,手下‘精’兵十几万是也没公然称王,眼前只有两千兵马,战将不过三五员,地盘不过是弹丸之地的三原小县,可谓是立足未稳,此时称王岂不是滑天下之稽?
倒不是自己多清高,因为自己知道,在‘乱’世因为过早称王称帝遭人唾骂群起而攻之,最后旗倒兵散,被后世传为笑柄者,历史上不乏其人,像三国时期的袁术,隋唐年间的薛家父子、宇文化及、窦建德,以及民贼袁世凯等等,自己怎么能重蹈覆辙呢?历史是一面镜子呀,有些事自己比李靖清楚得多。再说了,王也好,帝也罢,只不过是个称号,没有实力,只是一个虚名。等有了足够的实力,不用称自己也是帝王,何必为自己过早地套上一道紧箍咒呢?
因此杨勇略微一犹豫道:“军师,眼下我们刚刚起事,有很多大事等着我们做,这些虚名琐事还是以后再议吧。”
李靖听了杨勇的话心里肃然起敬,说这话之前,李靖以为杨勇听了不定多高兴呢。李靖自幼熟读兵书战策,深谙前朝历史掌故,他也知道,自古以来,名义金钱和地位是人生的三大‘诱’‘惑’,最难抵制不过,多少英雄豪杰都是在这三大‘诱’‘惑’之前屈膝毙命的。历史上多少诸候为了称王称帝挖空心思,迫不及待,甚至丧心病狂,置爱情亲情和道义于不顾。可是杨勇竟然对此事泰然处之,不由得令李靖刮目相看。
李靖施礼道:“主公的凛然大义,志比鸿鹄,令李某折服。但是眼下的确有称王的必要,原因有三。主公身份特殊,本来就是真命天子,若无先帝废长立幼之误,主公早就荣登九五,君临天下了,因此主公称王,名正言顺,此乃一也;杨广昏聩,信宠‘奸’佞,残害忠贤,大兴土木,妄增赋徭,‘弄’得民怨沸腾,主公此时扯旗称王,铲诛‘奸’佞,征伐无道,乃是顺民心,行天道,大义灭亲之举,此乃二也;第三,主公称王,以示痛下决心与大隋朝彻底决裂,旗帜更为鲜明,能让天下更多的有志有识之士来投,以此号令天下,共举大义之事。纵上三点,主公称王,天下归心。”
没等杨勇说话,韩成抚掌道:“好,军师说得太好了,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公不必心存芥蒂,虽然眼下兵微将寡,地盘也是捉襟见肘,但称王不是称帝,主公树起王字大旗,大家也就有了主心骨,您就不要推辞了吧。”
杨勇看着二人苦笑了一下,“这……这合适吗?”
韩成道:“主公,有什么不合适的,就这么定了吧。择日不如撞日,依属下看,令天就是个好日子,举行仪式刚好合适,只是军师,主公称王,名号何也?”
李靖一笑:“韩先生也是博学之人,我们俩都替主公想一个吧。”
韩成点头,手捻胡须深思片刻道:“主公侠肝义胆,勇猛无敌,要不叫义勇王怎么样?”
杨勇一摆手推辞道:“不行不行,这顶帽子太大了,不合适。”
李靖笑着摇头道:“非也,主公,不是这顶帽子大,而是不太全面,主公fēng_liú倜傥,做事不拘一格,末将以为称‘义勇逍遥王’更妙。”
韩成抚掌喝彩:“好,好一个‘义勇逍遥王’妙绝妙绝。”
杨勇一看二人热情这么高,义勇逍遥王,这名号的确不错,是二人为老子量身定做的,那就‘义勇逍遥王’吧。商定之后,当天在县衙旁边点将台举行了隆重的拜王仪式,杨勇身穿大红袍,在台上居中而坐,下面以李靖、李婉儿、杜义、张英、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