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极品透视眼>第801章 798不客气了

崇祯皇帝对他手下的这些大臣们太了解了,确切的说已经看到了他们的骨子里。(..首发)东林党和复社两伙人,并不是因为谁对谁错而辩论,而纯粹是为了争吵而争吵,一方提出的意见不论对错,另一方必定提出反对意见。

看着手下的大臣越吵越凶,甚至还有群殴的迹象,崇祯感觉到一阵阵的无奈,在没有对东林党人进行打压之前,复社那伙人还老实一点,现在双方几乎势均力敌了,复社的人自然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顾忌。

崇祯突然有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前几天要是不对东林党人进行打压就好了,由他们压着,复社的人今天也不会吵的那么凶,可是又一想,如果不打压东林党,他们的势力会越来越大,就凭这伙既自视清高又无能的迂腐们,要是能把指国家治理好了才是怪事。

对政治力量的平衡是帝王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崇祯也非常懂得这个道理,如果是一个性格刚毅有主见的帝王,在两派政治势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力量,支持一派打压另外一派。

很可惜的是,崇祯并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从小就生活在他父亲的阴影之下,他的父亲死了之后,又遭到了魏忠贤和客氏的迫害,以至于养成了他软弱多疑的性格。

听听这个大臣说的有道理,听听那个大臣说的也不错,崇祯又开始纠结了,他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方的建议,于是就只好任由这些大臣们争吵下去。

目光多次看向了首辅张志发,崇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现在东林党人和复社的人吵的不可开交,只要张志发这个没有陷入党争的人一表态,崇祯绝对会选择支持他。

很可惜的是,张志发并没有这种觉悟,就像一个木桩似的,站在朝堂上一言不发。其实,崇祯误会张志发了,他不是不想讲话,而是不能或者不敢,因为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复社,张志发都得罪不起。读书人都很注重自己的名声,要是支持了一方必定会被另一方泼脏水,到那个时候,维持了几十年的清誉可就付之东流了。

张志发虽然没有讲话,心里也在暗暗的琢磨着,东林党和复社的人谁说的对朝纲更有利,经过认真的分析,张志发深深的失望了。

如果支持复社的人,把吴名列为反贼,朝廷必须派大兵去围剿,可问题是,饷从何来粮又从何来?如果支持东林党的人,不围剿吴名,皇家的脸面何在?又如何体现出朝廷的尊严来?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张志发才不准备表态。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既然任何一方都得罪不起,就干脆不讲话了,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总可以保住自己的清誉吧?

最近这一段时间,张志发从被他收买的小太监那里听说过,皇上要准备撤换他的首辅之职,让他告老还乡,虽然失去了权力,会让他很难过,但看到朝中已经闹成这种状态了,张志发也觉得心灰意冷,实在不想和这些人勾心斗角的斗下去,对于他而言,急流勇退也不失为一个好结果。

巧合的是崇祯和张志发现在想的是同一件事情,崇祯想的是,张志发这个人太没有眼力劲,也太无能了,作为一个首辅震摄不了群臣这是他的致命伤,如果能够换上一个铁腕人物,朝纲绝对不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而张志发想的是,既然皇上不打算用我了,我不如回家享清福,反正这些年也捞够了,什么权势之类的全是过眼烟云。

看到大臣们吵的实在不像话了,崇祯实在忍不下去了,说出来了这次朝会上的唯一一句话:“诸位爱卿不要再吵了,在讲话之前希望你们能够多考虑一下,究竟怎么样做才更符合朝廷的利益,既然朝会上没有结果,就由几个大学士商量出一个稳妥的办法,上折子由朕最后裁决!”

随着王承恩的一声退朝,崇祯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忽然感觉到一阵头晕,扶着御案站了好一会,才压下了心中那种烦躁感,然后在王承恩的搀扶下,脚步蹒跚的离开了御座。

细心的王承恩发现,皇上此刻好像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一开始他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仔细琢磨了之后,就知道崇祯为什么会是这个状态了。

吴名攻打德王府一事,是绝对捂不住的,不管对吴名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崇祯都不免会遭到另外一派的攻伐,或者说他的权威会遭到极大的蔑视。现在在朝堂上公开了这件事情,就可以向天下人表明他的态度,对吴名是剿是抚是大臣们做出的决定,不是我这个皇上软弱或者无能。

如果复社的人胜了,调兵去围剿吴名,那么他们就要负责调兵的粮饷,如果东林党的人胜了,对这件事情不闻不问,黑锅可就要由东林党人背上了,至于德王一家嘛,也只好让他们受点委屈了,谁让他们认不清形势,去招惹吴名呢!

就在大臣们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兖州府城下,也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交锋,只不过交锋还暂时没有动用武力,双方只是在耍嘴皮子罢了。

“城上的人听着,叫你们的守备蔡大尚出来讲话!”

悄无人影的城墙上过了好一会才出现了一个身影,吴名以为这个人就是蔡大尚,看到这个人身上的服色,才知道他只是蔡大尚手下的一个把总。

“我们蔡大人是不会见你的,你是何人,为什么要率兵攻打兖州府?”

吴名觉得很


状态提示:第801章 798不客气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