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罗侯,林四并不了解现在最为看重的人,反而是宓元韵。
哪怕他花了三个月都没能攻下抚安城,显得有些名不副实,但林四却敏锐的注意到了许多东西。
神炎分兵进击三城时,厉昊麾下足有一百七十万大军,侯坚麾下则有一百五十余万,而宓元韵所在的那一路,只有一百四十余万。
当时他们三人分别攻打的襄兰城、樊河城、抚安城内,分别有守军九十五万、一百万、一百二十万。
可以说,这一开始的分兵,就显得不太合理。宓元韵所攻打的抚安城,守军实力最强,而他这一路的实力反而是三路之中最弱的。
当然,这种分兵方式也不是完全说不过去。
比如厉昊集中优势大军攻打龙燕最弱的一点,这样有利于尽快拔除龙燕的一颗钉子。
厉昊三个月没能打下襄兰城,倒也不算太过稀奇。虽然他的兵力比城内龙燕高真守军多了将近一倍,但攻城本就很吃亏。
这种规模的攻守大战,打上一年也不算多么稀奇。
可稀奇就稀奇在三个月后,厉昊的一百七十万大军只剩下了一百二十万,侯坚的一百五十万大军只剩下了一百万,而宓元韵的一百四十万大军居然还有一百三十万。
也就是说,三个月的攻城,厉昊和侯坚都战损了五十万,宓元韵则只战损了十万人。
如果只看战损,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宓元韵进攻不积极的造成的。
但事实上,他们的战果却是恰恰相反的。
三个月时间,厉昊歼敌近三十万,侯坚歼敌三十五万,宓元韵歼敌四十万……
这战果看起来很不可思议,毕竟攻城的损伤比守城更大,这算是常识。纵然神炎方面占据着高手的优势,也不可能在攻城时,仅以十万人的代价消灭对方四十万人。
林四自问,换作自己去攻城,也不可能做到这种结果。
任何人在猛攻一座严防死守的城池时,都无法避免沉重的伤亡。
宓元韵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只是因为他在一个多月前,曾经设计将城内的龙燕高真联军引出来过一次。
他能引出龙燕高真联军,也不算太过奇怪。
其一是因为他这一百四十万大军,相对于抚安城的一百二十万守军而言,实力相差并不算太大。双方即便是在野外正面交战,胜负也不会是一面倒。
其次,当时围城两个月的他,做出了转移支援樊河城的假象,结果抚安城内的龙燕高真守将信以为真。匆忙带兵出城向东支援樊河城,生怕那里沦陷。
哪料到宓元韵竟然是打着伏击的主意,那场伏击战,如果不是高真龙燕的主将见势不妙撤退及时,恐怕最终就不会是损伤近四十万人那么简单了。
尽管宓元韵此计看起来像是投机取巧,而之后由于抚安城一直严防死守,他再也没有找到什么机会,但林四对这个人却极为重视。
林四真正知道宓元韵这个人,其实还是一年前回月国王宫的事情。
在那之前,他并没有看过天书策,对于大陆中部的许多消息也是一无所知。
对于这位曾经与自己交手四次的对手,他竟然是懵然不知。
而也是那时候开始,他才知道,原来当初库宁城外暗中分兵聚兵的人,勒河城看破自己城外空虚,并且看破南面伏击,最终果断选择渡江北去的人是宓元韵。
无论月山还是月国那些大臣都认为林四排在宓元韵之下,是委屈了他,因为他几次和宓元韵交锋都赢了,而大陆上持着这种看法的人也数不胜数。
但林四明白,自己几次胜利都颇为冒险,也有些侥幸。
库宁城是利用了防护罩这个别人没想到的地方,伊平城时,宓元韵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撕开防护罩。仙江城时,自己赌了一次,最终赌赢了。
最后的勒河城,因为他的存在,自己也没能取得预料之中的战果。
这个人,相当的不简单啊!
对于天书策将他排在自己之前,林四本人倒是不太在意。他很清楚,也许下次和宓元韵交锋时,自己不一定能赢。
他知道,随着厉昊身死,侯坚败退,宓元韵很快就会重新上位了。
魏仲会全力支持他,而现在神炎国主只要不是太昏聩,就应该知道谁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主帅。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自己和宓元韵还会正面交锋吧?
现在全大陆都沉浸在罗侯那辉煌的大胜之中,谁能注意到宓元韵?他的战绩早已被人忽视。
但是,林四依旧不认为罗侯能击败宓元韵。在他看来,将来神炎帝国迟早还是会打到东南域来。
罗侯那一战在许多人看来精彩绝伦,但在林四眼中,还是有着不少缺憾。
樊河城内外夹击侯坚时,竟然还是让对方跑掉了六十万人。而在对方逃离之后,竟然忘了分兵攻打抚安城。
如果当时罗侯分出五六十万大军去抚安城,和城内八十万守军也来一次里外夹击的话,那宓元韵很可能也会损伤数十万人。
可罗侯选择的是看起来豪迈无比的千里追击,甚至沿途还不断分兵占据城池据点。
在林四看来,将罗侯换成宓元韵的话,那一夜下来,只怕早就彻底抹除大战的悬念了。哪里还会有如今双方兵力持平的均势?
而最后,神炎和碧澜这两大帝国的底蕴,根本不是赤楼乌夏龙燕高真这些王国所能比拟的。
开战至今,龙燕高真几乎是用上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