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所谓乱世出名将,在东汉末期到三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当中,《百将传》收录了十多人的事迹。
但是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作为汉末三大良将之一的卢植,并不在其中。
……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
灵帝公车召为议郎,迁北地太守。初,钜鹿张角起,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所在燔烧官府,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于是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隽,共发五校、三河骑兵及募精勇,合四万馀人,嵩、隽各统一军,共讨_川黄巾。隽前与贼波才战,战败,嵩因进保长社。
波才引大众围城,嵩兵少,军中皆恐,乃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以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陈,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隽合军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封嵩都乡侯。
时北中郎将卢植及东中郎将董卓讨张角,并无功而还,乃召嵩进兵计之。嵩与角弟梁战于广宗。梁众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陈,战至晡时,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
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即拜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
嵩奏请冀州一年田租,以赡饥民。帝从之。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夫失妻,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军士皆食尔乃尝饭。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梁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
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_,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馀。有馀者动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也。夫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
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馀日,城坚守固,卒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
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追。今我追国,是迫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蜂虿有毒,况大众乎!”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哀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馀级,国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
卓拜为并州牧,诏使以兵委嵩,卓不从。
嵩从子郦时在军中,说嵩曰:“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大人今为元帅,仗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
于是上书以闻。帝谪卓,卓又增怨。及后秉攻,乃召嵩为城门校尉,欲因而杀之。嵩将行,长史梁衍说曰:“今召将军,大则为祸,小则困辱。今卓在洛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精兵三万,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发命海内,召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
嵩不从,遂就召。有司奉旨,奏嵩下吏,将遂诛之。嵩子坚寿与卓素善,自长安亡走洛阳,归投于卓。卓方置酒欢会,坚寿直前责以大义,叩头流血,坐者感动,皆离席请之。卓乃起,牵与共坐,使免嵩囚。及卓被诛,以嵩为征西将军。病卒。
孙子曰:“凡火攻,必应火变而应之。”嵩外方纵火而出兵以奔其阵。又曰:“强而避之。”嵩则闭营休士以观其变。又曰:“不战而屈人之兵。”嵩不救陈仓而走王国。又曰:“避其锐气,击其堕归。”嵩初不击贼,及其走而击之是也。
……
朱隽,字公伟,会稽上虞人也。
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荐于太守韦毅,稍历郡职。后太守尹端以隽为主簿。后端坐讨贼许昭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
隽乃羸服间行,轻赍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端得输作左校。端喜于降免而不知其由,隽亦终无所言。
交州部群贼并起,牧守软弱不能禁。又交州贼梁龙等万馀人,与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县。光和元年,即拜隽交州剌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而入。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定侯。
及黄巾起,公卿多荐隽有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