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487章 东北混战(10)

第487章东北混战(10)在战场上急救的人员,有些时候只需要用两根木杆以及解下来的绑腿布带,就能够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担架。

但是对于一部分伤员而言,他们可是很难移动的,而用人力来进行移动的话,有可能会导致伤势得不到及时救治。

所以在这么一个情况下,配套给这些急救人员,或者是连带军医人员一起配套的马车就派上了用场。

包括夏高在内的人员,在发现了这种伤势严重的伤员,他们需要的是紧急治疗一下这些伤员的外部伤势,然后利用自己的信号旗帜或者是晚上使用的,加了一些能够让颜色变成蓝色的矿物粉末制作成的火折子,来知会后续车辆,说前方有需要利用马车来运转的伤员。

这种方式算是张嘉师在这方面的一种应急安排,因为相比起不算很稳定的马车,一个比较固定的治疗场所往往会更好的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

而在军中的医工,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是在后世归纳为外科的医术范畴。

这个世界还没有华佗,但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外科已经有人涉及。

……

在“讳疾忌医”这个典故当中,有这一部分的描述: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

其中,敷药以及针灸算是一种外科的治疗手段,这在某个意义上,也算是一种外科在当其时已经有一套体系的重要佐证。

而更直接的说明,则是约在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了被称之为“疡医”的外科手术医生,当然,当其时的外科医生能够做的事情并不算太多,主要是依靠使用一些简单的手术及外治疗法治疗疮疡及体表外伤。

在战国及秦汉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

这本书非一人所写,很有可能是一个医术学派的多年以及多人的智慧以及经验的结晶存在。

这本书的出现时期,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在《汉书?艺志》当中的描述而言,黄帝内经已经算得上基本成型。

但是此书非作于一时,很有可能著作时间由西周到西汉长达千年的医术智慧所在。

在张嘉师的理解当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频繁战乱导致了外科的技术不断提升,而在这么一段时期,也算是黄帝内经在著作方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阶段。

(有一种说法为:《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似,但却朴素、原始得多,而《史记?仓公列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却比《黄帝内经?素问》有所进步,由此推断:《黄帝内经》应当是扁鹊时代以后、仓公时代之前的作,也就是战国时代的作。最后,以《黄帝内经》的体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之,多作韵语,而《素问》中韵语的字特别多。)

所以在外科手术方面,张嘉师能够找到相应的医工人员并不算很困难。

但是在这些医工身上,张嘉师看到的是自己的一些无奈,因为对于一些比较“残忍”的手术,比如说在因为伤员伤情过重的情况下,这些医工基本不会进行截肢手术。

张嘉师很清楚一点,那就是截肢确实是违背了这个时期的情况,但是不得不否认的情况是,若非截肢有它必须要去做的前提,张嘉师自己都不会提出这个要求。

因为一些肢体的创伤,甚至是比起一些身体的伤口更加难以处理或者是进行善后治疗。

一旦这些四肢的骨头被病菌入侵,那么这个人的伤势就算是外表好了,都会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混乱而导致伤员最后伤情加重,甚至是死亡。

后世的医学尚且无法避免这么一个问题,更加不用说现在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外科手术方式。

所以,张嘉师不得不让一些勇于创新的医工,担任这方面的军医。

这么一来,本身人手已经有些缺少的情况下,更加显得人员不足。

但是从很多情况来看,张嘉师的这种未雨绸缪的方式,也算是挽回了不少人员的性命。

在张嘉师的心中,人只要活着的话,就是一个拥有希望的存在。

可是太多的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张嘉师面对这么一个情况,只能够苦笑不已。

嘛,这么一个事情,也怪不得现在的人的心思,毕竟在他们的心中,张嘉师的想法也很难接受,而张嘉师也就是只能够希望通过时间的发展而让这些比较超前的想法,慢慢的改变这个时候的人心。

………………………………………………分割线…………………………………………

状态提示:第487章 东北混战(1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