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二七章 大朝会的阅兵式 上

张嘉师也不是没有想过像汉朝初期那样,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

但是局限于认识到匈奴人给大秦帝国所带来的严重威胁的前提下,张嘉师在这一方面更多的只能够选择继续维持一支足够人数的军事编制,来抗衡来自匈奴人所带来的战争威胁甚至是直接爆发的大规模战争。

也许,在这一方面就算是张嘉师穷兵黩武,无法在大秦帝国进行全面的休养生息,而是维持一支对于国力而言是很大的拖累的大规模的军事力量,都无法扭转战场上的胜负局面。

但是张嘉师很清楚,一支穷兵黩武的部队也许无法打得赢匈奴人,但是让军事力量自我削弱的大秦帝国,绝对不会在这一方面,跟匈奴人的作战当中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所以,像是为了坚定自己应对匈奴人方面的军事方面的准备的基础,同样也是为大秦帝国的军事力量的信心,张嘉师在很多方面的事情都已经结束之后,就决定进行一次算得上是大秦帝国首次的军事阅兵仪式。

………………………………………………分割线…………………………………………

受限于准备时间以及场地方面的影响,张嘉师选择的是以中央军团麾下的一支千人编制的混合部队作为阅兵仪式的主角。

这一次阅兵仪式,更多算是张嘉师的一时之间的心血来潮。但是张嘉师在与陈平,李左车以及张良等人商议之后,得到的居然是这些麾下重臣的赞同。

毕竟在咸阳宫范围,进行这一种规模较小的阅兵仪式,也许是前所未闻的事情,但是在以咸阳宫的布局而言,这种阅兵仪式还是能够按照相应的规划进行的。

当然,陈平等人一开始也不太理解阅兵仪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在这之前,他们也就是从《左传》理解到鲁桓公的阅兵的相应记载:桓公六年,“秋,大阅,简车马也。”,

《春秋谷梁传》当中也有着相应的描述:“大阅者何?阅兵车也。”

大阅,可以理解为,对军队的士兵和战车等主要作战装备的大规模检阅。

所以陈平他们更多的也就从这方面进行相应的理解。

而在张嘉师叙说一番之后,陈平等人更多的也就知道自己的所想跟张嘉师表达的意思有很多地方都算是有很大的误差。

而张嘉师自然不会说出自己所想的阅兵仪式,更多是他从后世所理解到的阅兵仪式而进行符合眼下情况的改进。

(关于中国古代的阅兵式最早的记载,在《淮南子原道训》当中则是提及到涂山会盟的相应描述: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

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

据说,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

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

“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

“阅兵”的雏形。

当然,这种描述的真伪已经无法确认,而以当其时夏朝到底有没有真实意义上的军队,亦或是只不过算是大禹所在部落的部族武装人员而已,眼下已经无法考究详情了。

在后世的历史当中,阅兵仪式简称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

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

后世的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

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

而由于后世的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其阅兵形式也有所不同。

大体从形式上可分为苏式阅兵、英式阅兵、法式阅兵和美式阅兵四种,以下为采用不同的阅兵形式的部分国家:

苏式阅兵方式主要出现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及原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古巴、利比亚、伊拉克、越南、蒙古等。

其特点是场面及气势在4种阅兵模式中最为隆重宏大,徒步方阵受阅时采用德式正步(俗称

“鹅步”,类似于爱尔兰踢踏舞舞步),显得特别整齐划一;侧重于展示本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4种模式之中最能体现阅兵震慑敌对国家或敌对势力的本来意义,故此往往最能够吸引国际舆论的关注。

英式阅兵则是主要流行在英国、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埃及等英联邦成员国,其特点是受阅部队的方阵及队列行进基本上继承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侧重于缅怀本**队过往的光荣历史,阅兵式上会出现很多早已淘汰的兵种及武装备,部分方阵官兵会穿着老式军服受阅。

欧式阅兵则是主要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等欧洲大陆国家流行,其特点是士兵走正步时的步幅比英式阅兵


状态提示:第一二七章 大朝会的阅兵式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