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二十七章 粮秣问题(上)

张嘉师自身不认为防守反击的思路是不可行的,但是想要成功的做到将匈奴人的有生力量或者是战斗意志消磨在北方边境的坚固防御下,仅仅是一些方面的想法是欠缺妥当的。网

尤其是在眼下的情况当中,秦帝国为了减轻边防军队的后勤压力,采取的是一定规模的屯田策略。

而在这个基础上,想要维持屯田的力度,那么就必然需要相当数量的屯田人员,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而这么一来,在和平时期自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在眼下,这些屯田人员的安排却成为了一个很关键的地方。

……

屯田人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可以加强地区的防御力量甚至是能够作为紧急的防御兵力进行整编。

这些整编的新军部队战斗力也许无法得到保障,但是在防御战当中,即使是用一个新兵来拼掉一个匈奴人的骑手,都是一个比较划算的事情。

只不过这个并不是关键所在,而对于这些屯田人员的最关键地方,就是在作战时期的时候,这些人员的口粮保证。

在秦帝国的边境粮秣调度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以驻军优先,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而屯田人员方面的口粮保证,更多是在一开始进行屯田或者是灾荒年间才会进行相应调度,来保证这些屯田人员的粮食供应。

而在其他时候,这些屯田人员的粮秣保证更多是自给自足之余,还需要上缴相当一部分给边郡,然后边郡将这些粮秣主要是维系边军的供应。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应的循环供应体系。

而边军部队则是在很大程度上尽可能对这些屯田人员进行保护。

但是在战争时期,这些屯田人员的口粮很有可能完全需要从当地或者是后方调度来维持供应,这一点无疑是对眼下的秦帝国的粮食存放制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

张嘉师并不是没有想过将这些人员调度回后方,但是一来他无法有效预测匈奴人大军压境的时间,二来将这些人调动到后方,同样也是对当地的粮食供应体系带来一定压力的存在。

所以就这两方面而言,调动这些屯田人员是不太合适的安排。

而在秦帝国在张嘉师的指挥下,扫灭叛乱的同时,张嘉师为了巩固以及增强边防军队的作战持续能力,在一些主要的城邑以及长城南面部分地区修筑了一些仓库。

对于整体而言的粮食消耗,这些仓库起到的作用事实上不算太大,但是在一定时间内,这些仓库若是能够控制在秦军手中,仓库内的粮食在这一段时间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

但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张嘉师知道这些粮食一旦消耗干净,那么对于附近的粮秣缺乏的地区而言,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灾难。

……

历史上对缺乏粮秣的军队的记载描述并不在少数。而比较直观的一个历史名词,可以说完全说出了这一幕的凄惨情况……

而这一个历史名词就是两脚羊。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写道:“自靖康丙午岁(公元1126年),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价,贱于犬豕,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全躯暴以为腊。登州范温率忠义之人,绍兴癸丑岁泛海到钱塘,有持至行在犹食者。老瘦男子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元末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中记载:

景城西偏,有数荒冢,将平矣。小时过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孙,以一善延三世者也。盖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旱蝗,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屠者买去,如癈羊豕。周氏之祖,自东昌商贩归,至肆午餐,屠者曰:肉尽,请少待。俄见曳二女子入厨下,呼曰:客待久,可先取一蹄来。急出止之,闻长号一声,则一女已生断右臂,宛转地上,一女战栗无人色,见周并哀呼,一求死,一求救。周恻然心动,并出资赎之。一无生理,急刺其心死;一携归,因无子,纳为妾,竟生一男,右臂有红丝,自腋下绕肩胛,宛然断臂女也。后传三世乃绝。皆言周本无子,此三世乃一善所延云。

《石虎传》记载:邃自总百揆之后,荒酒****,骄恣无道,或盘游于田,悬管而入,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妆饰宫人美淑者,斩洗血,置于盘上,传共视之。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旧唐书》记载:僖宗中和三年,黄巢与秦宗权联军攻打陈州。黄巢的军队围困陈州长达三百多天。这期间,关东土地无人耕种,人们饿得都站不起来。黄巢的军队就把捉来的俘虏当作粮食,一天之中被杀害的人以千百计。

史书中提到:“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舂磨砦”是黄巢军队的军粮供给站。

东海王司马越虑


状态提示:第二十七章 粮秣问题(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