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三百四十一回 逐一应对(四)

周瑜写给孙权的这封信曾经给陆仁看过,不过陆仁看到的其实只有一半的内容。而对于这个事情,陆仁心知肚明却没有做出什么干涉,因为陆仁知道在现在这个时候必须得要表现出自己这里的诚意,所以周瑜的这封完整的信件是以完全没有开过封的状态送到了孙权的手上。

而这个时候的孙权正处在一个到底是出兵还是不出兵的相当犹豫不决的状态之下,最需要的就是周瑜这样的人物所给出的建议,因此孙权在收到信之后马上就拆信检看,但是在看完之后脸色就变得有些不太好看了。再想了想,孙权就让人去把鲁肃给请来商议。

原本的历史上,孙权的江东四英将到这个时候死得只剩下了陆逊一个,而现在的情况是吕蒙十几年前就死了,陆逊则是被陆仁给挖走,到是周瑜和鲁肃这俩本来该病死的家伙,却因为陆仁的缘故治好了病并且一直活到了现在。所以说现在的孙权比起原有的历史上只剩下一个四英将的情况反而还多出了一个。

不过周瑜为了孙权而跟着陆仁去了中亚参战,江东的上游统帅一职是落在了鲁肃的身上。这回的事情因为闹得很大,周瑜又不在孙权的身边,所以鲁肃的建议对孙权来说就极为重要,因此之前就已经把鲁肃给叫去了建业。

但是鲁肃这回却没有发表过什么明确的建议,要在三派中划分类别的话,鲁肃都可以被划入观望一派之中了。不过孙权并没有责备鲁肃,因为孙权知道鲁肃在这个时候和自己一样都陷入了那种犹豫不决的状态,毕竟这次的机会真的是太难得了。

闲话少说几句,只说鲁肃听说孙权召见就急匆匆的赶了来,与孙权见面之后也没什么客套话,孙权就挥退了侍从,然后把周瑜的信递给了鲁肃去过目。等到鲁肃看完,孙权就问道:“子敬,公瑾信上所言之事,你是如何看待的?”

鲁肃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又很仔细的看起了周瑜的信。

周瑜的信分成了两个部份,前半部份那是给陆仁看过的,上面无非就是一些官场上的套词,所以不用去细说。但是后半部份,也就是陆仁没有看到过的那些,则是周瑜向孙权一一的细说了一下他所考查到的陆仁所具有的潜在实力,比如说某地某县,拥有多少的住户,每年能产粮多少,到必要的时候能征集到多少的兵员,还有工业方面的产值能有多少……

信中周瑜还很明确的写道:“瑾虽随陆仁征战于中亚,身有为质之实,但瑜绝非惜命而以图自保之人。今主公若应曹丕之邀而起兵,虽或可得一时之近利,然陆仁根基深厚,以当前之局断然无法毁其根基,而主公亦无力进而灭之。似如此,陆仁虽或败退,但定可重整旗鼓再报复江东,介时江东便难有宁日,望主公细加思量,慎之、慎之!”

这些一一列举出来的数据看得鲁肃也是心惊肉跳。等到再次的看完,鲁肃实在是忍不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然后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再向孙权道:“好险!若非公瑾及时的送来此信,而使主公向陆仁用兵的话,只怕日后我们江东将会不得安宁,甚至有悬卵之危局!”

孙权的脸色有点泛黑,沉声道:“这陆仁真的有这么深厚的实力?”

鲁肃道:“公瑾的为人,主公难道还信不过吗?而且公瑾这两年一直都呆在陆仁的地盘里,对陆仁地盘的考量与认知远在江东诸君之上,所以在下敢断言公瑾信中所述者皆为实情。”

孙权依旧黑着脸,人也是既没有点头却也没有摇头。话说孙权就真的那么信任周瑜?十几年前的赤壁之战时期或许是,但现在已经是十几年之后了,孙权这个上位者的心态多多少少的已经有了些改变。虽然说还没有那原有的历史上那种“晚节不保”的地步,但是……唉,这种问题说多了真没什么意义。而事实上周瑜在几年前会选择交出兵权,然后自己征召江东子弟跑去陆仁那里参战,其实就有那么一层避免功高震主的意思在里面。这既是在自保,也是在维护着孙权的面子和里子。

总之,孙权对周瑜是还信任,但不是完全的信任。所以在这个时候,孙权也难免的会生出一些别样的想法,对鲁肃刚才说出来的话,也才会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鲁肃那也是人精中的人精,谁要是真把鲁肃给当成了老实而厚道的人那就是大傻瓜,至少在陆仁的眼中,鲁肃就是那种看起来老实,实际上相当擅长扮猪吃老虎的人物。而这样的一个人物,又哪里会不明白现在孙权的的某些心态。

先是在心中暗暗的叹了口气,跟着鲁肃就转移了话锋:“主公可还记得十几年前曾经带着在下去暗访过夷州的事情?”

孙权这回到是点了点头。其实对于那次的暗访,孙权也是心有余憷,因为当时他和鲁肃意外的被陆仁给撞上了,而陆仁当时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最后还是选择了把孙权和鲁肃给悄悄的送回了江东,并没有做别的事情。直到现在,孙权都认为那是他一生之中最为凶险的事件之一,却没想到会是那样的结局。

当然鲁肃要说的不是这个:“其实那个时候,主公应该就有留意到陆仁海运方面的强大,而他在外海之地有着多少的土地与人民,一直以来我们也是所知不详,甚至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陆仁在外海之地不过就是有着几个贫瘠小县而已。或许十几年前的陆仁的确是这样,可是十几年之后的小县又会是何等情形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三百四十一回 逐一应对(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