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锦衣王侯>第三百三十章走马上任(四)

杨承祖见了陆炳的态度,心里颇为满意,并不是说陆炳对自己如何客气,而是他看的出,陆炳确实是想和自己合作的。或者说,在现阶段陆炳并没有和自己顶牛夺位置的打算。其实这说来也很正常,他毕竟只是个少年人,连丁都没成。

不管世子与他的关系多好,他始终还是个护卫之子,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能一步登天,坐到仪卫正的位子。或者说,就算世子想,这事也成功不了。

对于空降一个仪卫正下来,陆炳其实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相反,当听杨承祖说要把自己提拔为仪卫副时,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这……不好吧。两位仪卫副都是老人儿了,与家父也是平辈论交的父执辈,顶了他们的位置,似乎不大好。再说我还是个孩子,他们不会听我的。”

“没什么不好的。他们既然是仪卫司的老人,就更应该发挥一个好的作用,而不是遇到事的时候临阵脱逃,只想着自己找门路,离开这个地方。而不是想着去解决问题,这样的人,留下有什么用?你看看,现在王府的戒备,懈怠到一个什么地步。就这样的仪卫,还有脸叫贵胄的颜面?”

“就凭他们把人带成现在这个样子,我就没法留他们,我来这不是镀金过度的,而是真想把差事办好的。如果王府出了什么闪失,我的脸往哪放?这两个人,是必须拿掉的,而我觉得,陆贤弟这个位置你完全担的起来,就不要太谦虚了。岁数小怎么了?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再说你可以先暂代仪卫正之职,等将来,咱们再办实授,这事,交给我了。”

陆炳听他这般说辞,低头道了声谢,然后道:“其实,也不能怪两位叔父,这差事实在是,不怎么好干。王府仪卫司,不过是拱卫王府安全,可是安陆有卫所有衙门,王府的安全,并不太成问题。再加上有了宁王造反的事,这仪卫司的日子,其实是越来越难过的。地方上不重视,粮饷上有意的克扣,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二位叔父想别的出路,也情有可原。”

王府仪卫司设立之初,目的除了承担仪仗之外,主要就是保卫王府安全。可实际情况是,兴王府只是安陆的城中之城,外面有高大的城墙,有安陆卫的卫所军,还有安陆地方衙门的衙役捕快。在几层护卫之后,才轮到仪卫司。

而安陆又属于腹里地区,并不是西安那种边地,周边并没有什么太强的匪寇祸患。仪卫司本身并不承担什么战斗任务,更多的时候,就是为王府充个门面。地方衙门不重视,也很正常。

陆炳年纪不大,他并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中,自己的未来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怎样的地位。他虽然和世子关系好,但也从未想过能通过这种关系,让自己获得如何的高位,大概能做到仪卫正,然后在这个位置上终老此生,就已经是人生最高的追求了。

他的父亲和兴王关系其实也不错,但直到死时,也不过是个典仗而已。自己的年龄太小,就算世子再怎么支持,做仪卫正也感觉不太合适,不管那两个仪卫副,还是和自己父亲同辈的那些老人,自己全都压不住。

所以他对杨承祖,并没有什么怨恨,而他的年龄又正在青春热血的时候,心里也窝了许多想法,有无数的壮志雄心,抱负理想。简而言之,现在的陆炳与世子朱厚熜,都属于热血中二加大明朝的键政局成员。满脑子不切实际的理想和妙策,偏偏找不到任何认同。

他的理想与不抱负,平日里是找不到人倾诉的,就算他说出来,也不过是被人当做胡话或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杨承祖摆出一副虚心讨教,以其为师的态度,是陆炳生平从未遇到过的事。再考虑到他是自己的上官,陆炳只觉得热血沸腾,也就把心中所想,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他的年纪太轻,不论是想的方法或是所谓的抱负,未必就多正确,只是在他这个年龄,往往认为自己所想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是真正的救世良方。而杨承祖表现的如同个虚心的学生,不停的点头称是,有些时候还要拿出文房四宝,把陆炳说的记下来。

这种态度让陆炳觉得总算遇到了知己,说的就更为起劲,杨承祖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啊。咱们仪卫司,现在的实兵,只有额兵的一半?这可不行啊,本来就只有一千五百人的编制,要负责一个上万人的王府,已经很为难了。现在兵力又只有一半,也就是七百多人,怎么可能做到不出纰漏?这可是王府,出了问题谁承担的起责任?这兵,必须得补。”

大明眼下各地军卫逃军成灾,二百万军户在官方统计中,逃军就达到了八十万。像这仪卫司,也不能免灾,一千五百名额军只存在于花名册上,按陆炳所说,实际军力,其实只有七百余人。

按照大明地方的政策,对于仪卫司军汉的态度一向是逃兵不敢,补兵禁止。不允许仪卫从地面上招募青壮,补充军额。陆炳也道:

“本来咱们的钱粮就紧张,后来宁藩叛乱,安陆组建振威营,要筹措大笔粮饷招募营兵,咱们的钱粮,就挪做招募营伍所用。再者,万同说过,如果仪卫司从安陆招走一个青壮,田里就少了一个农夫,将来征收赋税时,就少了一个人交税。所以不许咱们仪卫司补军,还借着募营兵的借口,从仪卫司直接选走了百多人充营兵。他恨不得把王府掏成个空架子,想要补兵也好,还是补钱粮也好,问题都在他那。”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章走马上任(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