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锦衣王侯>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拳开(九)

“州牧,我不知道您说什么,我做了什么?我不过是帮着王府去乡下收租子,恰好遇到了贼寇,又恰好把令郎救了出来而已。其他的事,我什么都不知道,咱们说话做事,一定是要讲证据的,否则怎么服众,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杨承祖打了个哈哈“您号称铁万同,官声好的很,是爱民如子的清官。像这样的好官,应该做的越长久越好,说不定日后发迹,还能有所提携,受到重用呢。如果这东西流出去,妨害了您的官声,于您未来的升迁可不利。我这村催是为了保全一个清官,才把东西给您,如果有什么误会的话,我只能说,实在非我所愿。”

“你做的不错……不,应该说,你做的很好,非常好。”万同沉默良久,忽然发出了对杨承祖的赞许“你是个优秀的仪卫正,或者说,本官自从上任以来,王府的文臣武将之中,像你这么尽忠职守的,也是第一次见,我佩服你。既然你说了,我就答应你,兴王的禄米,以及你们仪卫司的粮饷,乃至王府的地丁银子,我都会补齐,三日之内,会送到王府去。你让王府的库大使做好接收的准备就好了。”

“多谢州牧成全,不过临来时,王妃倒是说过。如今朝廷正在用兵之时,钱粮上比较紧张,王府的地丁银,就全当兴王府输捐报效,就不要了。那禄米实在是没办法,王府里几千张嘴等着吃饭,粮食可是耽搁不得。哦,顺带说一句,我这次到乡下收租时,发现我安陆的良田都集中在城南,而那里地势又洼。眼下安陆雨水大,我看那堤坝有些不牢固了,万州牧是一方父母,这事还是关注一下比较好。”

等人前脚出去,后脚,房间内一个茶杯摔在了地上,碎成了几十瓣。

万同是个言而有信之人,答应补上的钱粮禄米,果然如期送了过来,王府的经济压力,已经得到了缓解。仪卫手里有了粮饷,训练上就更加卖力,而万同也确实开始组织人手,筹措资金,准备修缮那道大堤。

除了兴王的产业外,本地名门望族的良田,也大多都在城的南部,一旦溃了堤,所有人都会受损失。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不管立场如何,肯定会团结合作,先把危机应付过去再说。

张嗣宗在万嘉树被释放不久之后,也重新露了面,听说是衙门里筹措了一大笔款,把人赎了出来。好在张嗣宗并没有因此责怪官府的意思,反倒是自己还掏了一些银子,算是感谢各位乡绅救援之德。

这种事虽然乡绅们出了钱,可是同样得到了太后娘家的感激,从这个角度看,这生意并不算亏损,只能算皆大欢喜。杨承祖这边,也并没有因为万嘉树的事,就受到官府如何的刁难。

毕竟他现在住的是孙家的别院,而且孙交与他的关系,安陆很多人都知道,如果现在出手动他,与搞孙交没什么区别。万同不管如何愤怒,也要掂量清楚,他一个在任知州,对上冠带闲住的尚书,有没有胜算。

不过杨承祖自己,显然是没考虑那许多,他现在的心思,已经不在怎么折腾万同上。他在盘算着另一件事,那就是:出名。

他在滑县的名声已经大的不得了,可是由于这年头信息传播速度问题,在湖广,他的名声就没这么大。很多行商或许知道一些他的故事,但是也知道的不太细,至于普通乡民,就彻底的一无所知。而在大明朝,你的名声越大行事就越方便,所以他现在,也开始琢磨着如何在安陆这里积累一些名望了。

再搞什么舍身护堤的事当然是不成,他不认为自己每次都有那么好的运气,能够有人把自己从水里捞出来。而且这里的文风远比河南为盛,即使自己真的跳了,也最多算是一勇士,离名流差的远了。在这里要想出名,还是要从文字上想办法。

考科举,参加诗会文会,乃至清楼里的斗诗夺佳人,都是出名的办法,可惜这些哪条也不适合他。他不管参加哪项,结果都是送脸下乡。思来想去之后,他想到了一个出名的办法:写书。

明朝此时小说业并不算太发达,但是也已经开始起步,像是《新刊全相唐薛仁贵跨海征辽故事》这样的故事书,已经在民间开始刊印发行。尤其如今不像国朝初立时管理严格,于书籍物上有许多要求,相反倒是开化的不像话。

像是小说这种词话本子,连正德皇帝也是要看的,甚至因为宫里没有,就让内侍到街上去花高价购买。这种东西,别看皇帝也看,但是内容上,却并没有某个专门机构负责审阅,大家写的很随意。也正因为此明朝小说内容上大胆奔放远胜当世,那本水浒同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甚至于你在书里直接诽谤君父,也不用担心被拉出去砍头。而杨承祖别的不说,脑子里光装的故事就不知道有多少,在这个时代拿来写作,自然没什么问题。

只是他自家事自家知,自己的书法如果拿出来,是会被笑掉大牙的,只好拉过如仙道:“如仙姐,这次怕是得要你劳动玉手,为我写上点字了。”

如仙是清楼花魁,文字上受过专人教导,一般的秀才,书法的功力也未必及她。听杨承祖一说,她微笑道:“这倒是没什么,不过我要你多陪一个晚上给我。”结果她这表态没过了半日,李玉娥及月娥姐妹就羞答答的表示“奴家在家中,也是学过写字的,写出字来,也不难看。”

这第一个故事写什么,倒是个问题,这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拳开(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