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科幻未来>伪钞帝国>第0174章 大战前的扫谍行动

吴淞口要塞,背靠宝山,面朝长江,是上海城的西面门户,一旦失守,敌军舰队将可以沿着黄浦江直扑上海城,战略位置及其重要。

自沪军夺取吴淞口要塞以来,李卫国已经在这里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不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全都优先建设。

但李卫国还是每隔一个月就会亲自来吴淞口要塞视察一番,他知道这里将是正面迎击英法联军的主战场,所以尽可能的发现问题,然后及时修补遗漏。

吴淞口要塞的军事演习每个月都有一次,就在李卫国前来视察的时候举行。

“这一次我们设想敌军从西北浅滩登陆——”

“不,这样推演不能看出问题来!”

李卫国否定了要塞守将李翔原定的演习计划,他提议道:“我们要按照最坏的情况来推算,我们没有海军支援,敌军占据了我们设定的1至5号登陆浅滩,并向我要塞炮台发起全面进攻。”

李翔很自信的说道:“要塞有五千守军,凭借要塞防御工事可挡五万敌军进攻,再加上宝山有整整一镇驻军,可以随时增援。敌军想要攻下要塞,不留下十万具尸体绝无可能!”

李卫国厉声道:“就算留下十万具尸体,要塞也不能丢!”

李翔顿时立正,回道:“是!人在要塞在!”

李卫国diandian头,突然想起一件事,问道:“对了,前段日子给你们送来的新式大口径要塞炮如何安排了?”

半年前,江南制造局接收了四门从普鲁士克虏伯工厂进口的重型要塞炮,两门被送往金山卫要塞,另外两门被送来吴淞口要塞。

克虏伯大炮是世界著名的大炮,当然那是十年后的克虏伯工厂了,眼下的克虏伯工厂并不出名。但他们已经研制成功克虏伯钢材了,并用克虏伯钢材完成了克虏伯火炮的制造。

早在六年前,李卫国派人前往欧美采购工业设备和原材料时,就特地叮嘱过要重dian跟克虏伯工厂进行接触,想办法获取克虏伯工厂的核心机密,尤其是克虏伯钢材和克虏伯大炮的生产技术。

只不过六年前克虏伯工厂虽然研制成功克虏伯钢材了,但那时候他们对新钢材技术的保密性非常高,克虏伯大炮也还在研制当中,使得中华神盾局特工们一直没有成功得到这两样技术资料。

直到三年前,神盾局特工买通了当地的普鲁士警察局官员。诬陷克虏伯杀人,将克虏伯关进了监狱,同时普鲁士警察借口收集罪证闯入克虏伯工厂,打开了保险柜得到了克虏伯钢材的制造技术,很快转卖给了神盾局特工,克虏伯钢材的详细资料被送回上海,使得江湾钢铁厂的工程师们能够迅速掌握克虏伯钢材的生产技术,很快也能自产优质的克虏伯钢材了。

获释后的克虏伯得知新型钢材资料以及泄密,非常愤怒。从此变得非常小心起来。

两年前,克虏伯终于研制成功克虏伯钢炮,克虏伯工厂分别研制成功了80毫米克虏伯小钢炮和20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大炮,克虏伯本想推销给普鲁士军方。但最终普鲁士军方只小批量采购了克虏伯小钢炮,对200毫米大口径克虏伯大炮不感兴趣。

中华神盾局普鲁士情报站一直紧盯着克虏伯工厂,他们及时得到消息后,先后进行了几次行动。不过都没能拿到克虏伯大炮的详细资料。

最后,在李卫国的授权下,神盾局普鲁士情报站委托丹麦商人作为中间人。跟克虏伯工厂订购了四门克虏伯大炮,一边打算运回上海慢慢研究,一边继续等待机会。

克虏伯工厂根据订单开始研制和生产,因为是第一个外国客户,克虏伯工厂非常重视,以最高规格完成全部设计和制造。

经过一年时间的制造,终于造出4门克虏伯大炮。

最终交付的克虏伯大炮口径201毫米,30.5倍径,炮身全长13.9米,炮全重59吨,大炮5度仰角射程4030米,30度仰角射程可达11760米,大炮射速3分钟2发。

半年前,四门克虏伯大炮运回上海,每门克虏伯大炮自身花费8万两银子,加上每门大炮需额外支付5万两银子的运费,以及配套的穿甲弹、爆破弹和维修零部件等,全部下来一共花费了60万两银子。

这笔银子花的值,江南制造局迅速对这款克虏伯大炮进行试验和仿制。

由于已经掌握了克虏伯钢材的生产冶炼方法,江湾钢铁厂能够提供建造克虏伯大炮所需的钢材,甚至还可以提供江湾钢铁厂的特种钢,所以钢材原料方面已经满足条件。

同时,江南制造局拥有大吨位水压机和新式车床,炮管锻造、炮膛刻膛线和零部件精密切割等的要求都达到了,工程师们小心的拆解了两门克虏伯大炮后,很快将所有零部件一一仿制出来,经过几个月的测试后,达到了被仿制的克虏伯大炮的各项标准。

不过经过测试后,江南制造局的火炮专家们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克虏伯大炮不论是射击精度、火炮威力,亦或者操作性都非常好,附和沪军对要塞炮的使用要求,但克虏伯大炮却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前十五发炮弹的精度非常高,之后炮膛内的膛线就会被严重磨损,精度就会严重下降,发射二十五发炮弹之后,基本上就不再是线膛炮了,因为膛线被磨平,变成滑膛炮了。

关于膛线的磨损,越是大口径重型火炮越是寿命底,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炮膛内镀上一层保护膜,镀锌镀铜镀铬等等。


状态提示:第0174章 大战前的扫谍行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