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派出的代表,撂下话就走了,拉玛一世也不敢限制他。而吞武里的皇宫中,却已经是一片混乱了。说实话,郑信在这几年并不得人心,暴虐而且猜疑,对于朝中大臣和贵族动辄就是打杀,而且之前他对于北方佛教势力的清洗,也造成了暹罗佛教势力对他的强烈不满。所以,拉玛一世的继位,在暹罗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对。
拉玛一世自觉手握重兵,而且还有一众贵族和僧侣的支持,能够坐稳暹罗的江山。可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算漏了外部的威胁。暹罗尽管偏居东南亚,但对于近在咫尺的东亚事件还是知道的。大唐已经重击了清国,并且使得清国屈服,甚至唐军在清国还驻扎数万人。作为东南亚小国,中原王朝始终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庞然大物,而这个庞然大物似乎只被大唐用一根手指头就戳倒了。
拉玛一世连年征战,特别是暹罗从大唐采购的数千支火枪,使他组成了强悍的火枪队,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只要他的火枪队一出马,立即就能取得辉煌的胜利。由此推断,大唐的军队肯定也是非常厉害的。
此时拉玛一世犹豫不已,他坐在宝座上迟疑道:“大唐跟郑信也没有什么过多往来,这次居然要为郑信报仇,甚至强令本王退位,实在令人想不通。可大唐战舰已经开入昭披耶河(湄南河),我暹罗军无法阻拦,这可如何是好?”
他的侄子披耶素里阿派道:“叔叔,唐人这是找的借口,想要趁机对我们暹罗下手,所以才故意逼您退位,因为这是跟不可能实现的要求。”
有一位高僧道:“陛下,还请三思啊,唐人战舰大炮厉害,若是炮击吞武里,不知道要造成多少黎民涂炭,这罪业可是要算到双方的头上的,佛祖也是要怪罪。唐人要恢复郑信一脉的法统,不如陛下暂且退位,以摄政的身份统领朝纲,随便扶立一个郑信的子嗣当成傀儡皇帝,以避免刀兵。”
拉玛一世尚未开口,披耶素里阿派反而大怒,不过鉴于对方的身份,暹罗人一般都不会对僧人动武,他只是怒道:“大师此言有误,如果轻易退位,是对我叔叔威信的打击,更是会让唐人得逞。而且,就算叔叔退位了,唐人仍旧会纠缠下去的。我们推翻郑信的王位不过才月余时间,大唐与我们暹罗相隔万里,而他们居然这就派出了兵舰对我们进行威胁,这必然是有备而来,对我们暹罗觊觎已久了,而不是真的为郑信主持公道的。如果信了唐人的谎言,我们暹罗就要有灭顶之灾了!暹罗人面对敌人从来都不会屈服,无论是缅甸人还是唐人。”
披耶素里阿派说得不算错,唐人提出一个通牒,确实比较牵强附会,只是给自己的军事行动加一个看上去伟光正的理由。虽然这里只有几艘大唐海军的战舰,似乎确实只是为了惩戒。可是后面还有大唐海军陆战队第一团近千人的兵力,外加准备出征的奥羽大和兵团的上万人部队,这分明就是一场有企图有计划的局部战争。当然,暹罗人对此是一无所知的。
不仅仅是披耶素里阿派,跟随拉玛一世南征北战的军功贵族和将领们,大多也支持采取强硬的态度。他们都是有份跟着拉玛一世屠戮郑信的子女的,现在郑信的子女中只剩下了几个年纪比较小的,虽然他们年纪小,但如果真的长大之后,难免会对他们产生怨怼,到时候又是一场乱局。而且屡战屡胜的暹罗将领们,对于远来的大唐军队,也缺乏真正的畏惧。
此时有一位素有智将美誉的将领道:“大唐战舰陈江,虽然看上去威势十足,但却并无太大厉害。唐人善造枪炮,大炮虽然会对吞武里造成大损伤,但是如果我们坚壁清野,将人民和部队撤出吞武里,大唐的兵舰又不能跑到陆地上来,也就没有作用了。即便唐军登陆作战,那我们也不虞有失,大王手中有精兵十万,唐军就算能来,来的了多少人?他们的利益是在大清国的,而不在我们暹罗。为了暹罗,他们是不会派兵多少的。如果劳师远征、又付出过多,那么有麻烦的当然是唐人自己,而不是我们。”
有文官惊讶道:“你的主意居然是放弃我们的王都吞武里吗?这可怎么能行!”
而拉玛一世坐在王座上,却捏着下巴略有赞同。实际上,拉玛一世从坐上这宝座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考虑迁都的事情了。他已经把自己的想法跟一些心腹阐明,要仿照大城王朝的行知,在湄南河的对岸修筑一座更加繁华的城市,也就是曼谷。至于吞武里毁了,反而更有助于他执行这个计划。毕竟吞武里是郑信的发家之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还心向郑信的人。而迁都到新的城市,以自己的心腹肱骨为倚仗,自然会比吞武里更强。
在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拉玛一世最终决定,不答应唐人的要求,不过他仍旧希望事情有转圜的余地,拉玛一世派出使者,向大唐表达了暹罗的臣服,当然还装模作样地澄清杀死郑信的人不是他拉玛一世,而是已经被处决掉的替罪羊。甚至,拉玛一世还愿意向大唐进贡,以附属国自居,并且对大唐在暹罗的商贸行为进一步让步。
如果说,之前有这样的条件,唐人说不定半推半就也就认了。可是现在大唐已经做好了计划,要对暹罗进行干涉,自然就不会被这样的条件打动了。焦强代表大唐,坚称杀死郑信的人拉玛一世,大唐无法颠倒黑白,与弑君者为伍。
暹罗的使者失望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