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村里就有人议论这件事,说是杜修家和孟家铺子本来是瞒着七宝斋私下合作,谁知杜修都是把做废的次品给孟家铺子去卖,孟家不知情,这才惹上官司,给杜修背了黑锅,还闹到了衙门,杜修家的名声也因此变得有些坏,在背后骂什么的都有。【..】
不过现在,事实又变成另一个版本,从县里传回来的消息说,县太爷那边还没动刑,吓得屁滚尿流的孟山夫妻俩就招供了这件事,承认这事儿跟杜修家没关系,七宝斋掌柜郝掌柜也力挺杜修家。
原来是因为孟家眼红杜修家的生意,上门去要方子不成,就开始自己做,结果出了事就诬陷给杜修家里,拉人下水,甚至郑氏还拾掇杜老爷子上门去让杜修站出来背黑锅,被杜修拒绝后,郑氏和杜宝珠在之前传言的基础上,添油加醋,说杜修是见利忘义、无情无义、抠门至极,连自己的堂姐都不放过。
结果在开审的时候,却是因为杜修,县令大人那边才法外开恩,准许拿钱赎。
事情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郝掌柜在公堂上说,杜修曾上门去苦求过他,让他能网开一面放过,向县太爷求情,对孟家夫妻从轻处罚,杜修还承诺,只要郝掌柜肯帮这个忙,他们家卖给七宝斋的果脯,全部在之前的价格上降低五分之一。
这个消息,一半是外面的人传回来的,一半是顾软转战八卦集中地河边洗衣服的结果。
乡下地方没什么娱乐,就喜欢八卦,当舆论中心的主角人物出现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那些夫人就旁敲侧击的问,顾软就回答的似是而非,而其她人再从庆二婶子、李氏她们不经意听到一些,你一句我一句的串联起来着,真相就被串出来了,让顾软再次对古代妇女的八卦想象力佩服无比。
这个版本一在村里传,开无异于打了郑氏一个巴掌,让她丢尽了脸面,因为曾经村里人有人问顾软之前那个版本的事儿,顾软佯装不解地问一句:“呀!这是谁胡诌出来的?咋能这么说呢!不是让三婶家和我家更难相处了吗?”
于是村里的女人,你问我,我问你,这话到底是从谁嘴里听到的?
最后结果可不就是郑氏和她女儿杜宝珠,这母女俩这下可被骂惨了,说她们不知好歹,有杜修这个好侄儿不计较她们没良心、还替杜宝枝求情,她们倒好,还去外面颠倒黑白坏人家名声,说人家无情无义,人家无情无义会帮你女儿求情吗?人家抠门、见死不救,会拿自己生意去保你女儿吗?真是没见过这么不知足的人。
往常郑氏在村里人面前维持的老好人形象,就这么被郑氏自己给作没了,郑氏好几天都没出门来,更没脸去杜修家在耍什么心眼要钱了。
后来郑建文去孟家走了一趟,不知道怎么说服孟家的,总之最后,孟家那边也松了口,愿意给与杜家三房平摊这两百两,也就是杜家三房只要给一百两就成。
可这一百两对杜家三房而言,同样是天文数字,郑氏东拼西凑最后离一百两还差得远,而她没娘家依靠,寄希望于大房和二房这边的计划也泡汤了。
李氏是给郑氏打太极,把郑氏给推了回去,李氏心里想着,她丈夫儿子辛辛苦苦赚的钱,凭啥要去便宜给这种人?说不定借出去就是打了水漂了。
而赵氏、张氏那边,是因为栓子断了胳膊,要用钱。
时间紧迫,郑氏借不到钱,没办法之下,郑氏跟娘家宝树村那边的高利贷借了八十两凑齐了一百两,最后才把杜宝珠两口子给捞了出来。
不过孟家和杜家三房的关系却受到了影响,孟家都不让杜宝枝再回娘家了。
看孟家那边的举动,说要断了杜家这门亲吧,但又不像,似乎是对杜家这边还有什么期待。
顾软想来想去,就只想到了郑建文这个因素,郑氏唯一能拿出来炫耀和让别人期待的,可不就是今年将要参加秋闱、有可能考上举人的郑建文了?
杜修家盖房子的时候,除了供一顿早点和两顿饱饭,中午太阳最热的时候,还会送一次茶水。
以往都是沈氏和顾软一起去送茶水,沈氏病后,就是曹大姐和顾软,而杜修和杜安都是自个儿上阵去干活的,杜安年纪小,充其量只能让递递砖什么的,杜修却是和帮工们一样,干的都是又重又累的活儿,虽然病了三年,杜修体力不如从前,但好在底子不错,又有喝下去的那一滴灵乳和每天都在喝的灵泉调养,体力也逐渐在恢复,帮工们也都夸他勤劳能干,对他印象十分好。
今天曹大姐一直没顾软家里帮忙,也不知出了什么事,顾软去送茶水的时候,就绕了远一点的路,准备去曹大姐家里看看。
刚走到曹大姐家不远,就看见她家破旧的门前围了稀稀疏疏的几个村民。
曹大姐家地方较偏,这几个人都是挨得较近的几家人。
顾软走近了一看看,就看到曹大姐哭得满脸泪痕,和虎子一起跪在一个老婆子脚下。
那老婆子就是何大婆子,曹大姐的前任婆婆。
曹大姐一直拉着何大婆子的衣裳,似乎在哀求着什么,而何大婆子手里拎着两只老母鸡,在骂着曹大姐什么。
顾软一看这场景,就知道肯定又是这何大婆子来找曹大姐的麻烦了。
顾软先向那些看热闹的人打听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是何老三新娶的那个寡妇最近肚子不太稳当,老是出问题,何大婆子就去请了一个神婆来看,神婆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