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凉人崛起>第四十六章 家有三宝

徐晃给陇都遥寄来一封书信,封漆上龙飞凤舞地写着凉王亲启。

他建议马越亲自走一趟青州,对青州军多些关注,设法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彻底将管亥口中所说的‘二十万’青州军完全收编。

在信中徐晃陈述了青州军高昂的作战意志与近乎凶残的战术部署,当然也不免提及其使用近乎寒酸的兵器甲胄。

“夫子,你怎么看?”马越将书信递给程立,他现在就在程立府上。凉国的肱骨终究还是站不起来了,如今的程立已经倒在卧榻上再难出门行走。为此马越征募了凉国全境的名医圣手,药汤一碗接一碗地喝,身体却还是没好起来。“公明建议我前往青州一趟,但如今国内的情况不允许我外出啊。”

陇都如今成了天下名医交流的圣地,几乎全国的名医都到了这里,华佗、张仲景目下皆在陇都。

马越征召天下名医并非是为了凉国的肱骨之臣治病,或许他心中的目的是这样,但他征募天下医匠对外的借口并非如此……而是要建立一所转为培养名医的医学。正因如此,天下医匠才趋之若鹜。

因为众所周知,凉国的陇都书院与凉州书院就像一座专门培养战争人才的学院一般,除开最开始的几年,后面源源不断地向凉国军中输送着学识不亚于其他州域或是诸侯麾下久经战阵的校尉将军;而凉国的上林匠院也在致力于为诸侯国上层炼铁司或是其他部门输送精通木工、铸铁的匠人,甚至还有专门研究技术的技所。

这些书院、匠院在最开始的时候天下甚至没人知道它们的存在,但当其中学子遍布凉国军中,以他们数年苦读勤练给诸侯国带来飞速改变时人们才终于重视这一切……其他诸侯国反应过来开始效法凉国的优秀制度时,前进的步伐上已经落后了数年。

即便至今,江东的书院还未能向外输送任何一名学成的子弟。

培养人才的路,漫漫修远。

再没有怀疑凉国上层改变天下的能力,如果是凉王想做一件事,那他便一定能做成!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那些勤于医道希望能泽被天下的匠人才会来到凉国,这个二十年前还满是荒芜外界传言极为苦寒的地方……但来到这里,他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不同于心中所想。

这哪里是穷苦的陇都,分明是繁华的洛都啊!

就连洛都都没有陇都九市十八街如此繁华景象,谁还能说凉州穷,凉州苦?分明是人间天堂!

不过实际上他们看到也仅仅是表象,如今的凉州虽然已经逐步发展起来能够比肩中原大都会,可除了汉阳郡的陇都这座人口超过五万户的大都市之外,安定郡的乌氏、陇西郡临洮、金城郡的金城这三个相对繁华的城池也不过下辖百姓十万而已,至于周边的乡里也仅仅是比从前好了些许……至于再远些的武威、酒泉、敦煌这些靠着丝绸之路勉强发展起来的郡县也只是不够均衡的畸形发展罢了。

凉国在进步,但它还存在有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武都、北地武威三郡仍然被凉人自己称作‘不是人待的地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那三个郡完全是依照凉国的传统建设为大型军镇,住下的百姓也都是军户,超过四成的百姓都是一户三代从军,阿翁是凉州军,儿子是覆甲军,孙子是凉王新军……以后儿子的孙子仍然是兵。

军镇禁止商贾进入,没有商贾便无法带动经济;地就那么大,干旱与盐碱一直困扰着这里,即便有些收成也都算作军粮了……军户的家财不在于耕地能产出多少,而在于闲时的军饷与战时的战利与斩级……对他们而言,凉国战事不断,他们就衣食无忧。

程立躺在榻上咳嗽了两声,马越急忙在一旁奉上温汤,像个子侄辈的后生一般在一旁耐心侍奉,连旁边的仆役都没了事做只是恭敬地立在一旁。若是不知道的,哪个能识得出来谁是大臣、谁是凉王?

张机在一旁看着,心里生出许多感慨……昔年里在洛阳与故友何隅言谈时也曾提起过那时的长水校尉,当时只觉不过是一介小人物罢了。到后来他听从何隅的建议不再为官专事医道学的得心应手,却也断断续续听到关于马越的事迹。

威加海内的大将军何进死了,死在这个小人物手里,那时他以为是宵小之辈凭奸邪之道得利;汉室宗亲刘岱死了,在战阵中被这个宵小之辈挺枪奔马刺杀,那时他以为是时无英雄遂教竖子成名;胸怀天下的楷模袁本初死了,死在与这个庶子数次势均力敌的大战之后的朝堂争锋中,这个时候他开始怀疑了,是不是苍天无眼竟叫无数英杰碰上这个从彰山中窜出来的小辈后生。

凉州之乱的始作俑者、驱十万羌骑兵下三辅惊天子而使天下震动的反贼韩文约被这个人收编了奉为上宾;名动天下拥兵自重的西州豪杰前将军董卓在马越封王之后的一个月内教并州全境易旗,甘为马前卒为他死守益州为之死战;

英才猛士为其把守四方,凉州、并州、益州、冀州、青州,甚至还有豫州,天下十三州在这个年轻人手中被玩如股掌。

天下看着这个小人物如何以微末之身打下了雄踞西州的强悍国度,看着覆在铁胄之中的恐怖骑兵将黑红色的大旗尽插天下。

可这到底为什么?说他勇,多少人勇冠三军却为他驱策?说他智,多少人机关算尽却甘为谋士?

这一刻张机看着跪坐在榻旁好似儿孙的凉王殿下端着温汤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家有三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