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神话传说>【复活的木乃伊】

古埃及人笃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这种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埃及一则古老动人的传说之中。

木乃伊的起源

相传古代埃及有一位英雄叫奥西里斯,他是天神与地神的儿子,也是埃及人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埃及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奥西里斯有个弟弟叫塞特,他嫉恨哥哥的威望与地位,想害死哥哥以夺取王位,塞特想出了这样一个诡计:他请奥西里斯和许多人来赴宴,席间,他拿出一只华丽无比的箱子,说谁能够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很多客人都试过了,但都不合适。轮到奥西里斯时,他刚躺进去,塞特就盖上箱盖,加以重锁,把它投入尼罗河中。奥西里斯被害后,他的妻子伊西丝找回了尸体,把它藏到安全之处。塞特闻讯后,又找到了尸体,把它剁成14块,分散于埃及各地,以防拥有全尸的奥西里斯复活。但伊西丝还是找全了尸体,后来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长大成人,打败了塞特,为父亲报了仇。荷鲁斯又和母亲一起,将奥西里斯的尸体拼在一块,做成了木乃伊。在神的帮助下,奥西里斯复活了,复活后的奥西里斯成为冥间的国王,埃及的主神。

这则神话反映了埃及人最初的自然观和宗教观,它主要来自对农业神奥西里斯的崇拜。奥西里斯的死,象征着谷物收割以后,田野里的一片死寂,他的复活则象征着来年大地的欣欣向荣。后来,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神话被每一位登基的新法老所仿效,他们先做一次假想的寻尸和认尸表演,然后将先王的遗体做成木乃伊并为它举行复活仪式。按古埃及人的观念,人死只是灵魂暂时离开ròu_tǐ,它最终还要降临,那时人就会复活。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埃及人才热衷于制作木乃伊。

金字塔的出现

有了木乃伊,是不是就能确保死人的复活呢?还不一定。因为木乃伊只有放在一个安全宁静的地方,不受任何打扰,才有利于灵魂的降临。所以采用什么样的丧葬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金字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金字塔最早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而建的,它巍峨壮观、坚固雄伟,庇护法老的灵魂再合适不过了。以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为例,它高约150米,由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每块重约2.5吨。塔的占地面积为52,900平方米,体积为260万立方米。在塔下距地面30米处和塔内高出地面15米处各修有一座墓室,分别被称为国王墓室和王后墓室,两座墓室设计精巧、机关密布,常人难以进入,是存放木乃伊的绝佳场所。其中在王后墓室内凿有两条通向外部的管道,这并不是为了通风,而是便于法老灵魂的自由出入。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成“金”字形呢?这本身即出于灵魂复活和永生的需要。金字塔外观呈四棱锥体,底面为正方形,四个侧面为等腰三角形,四条棱象征着从太阳射向地面的光线。采用这种形状,意味着法老死后要享受太阳神“拉”永恒的保护,享受死后永久的再生。远远望去,金字塔宛如一柄直插天际的利剑,尖尖的方锥体就像一条通天之路。在一座金字塔内发现的一处铭文写道:“……法老长眠在通向天堂的阶梯上,他能由此迈步进入天堂。”法老们无疑把复活和永生的希望寄托在金字塔上了。#s#

金字塔的演变过程

金字塔最初并不是这种形状,它有一个演进的过程,这要从埃及的丧葬形式谈起。埃及最早的墓葬很简单,即在沙地里挖一个坑,埋下尸体。后来有了坟墓,因其酷似农家的坐凳而被称为“马斯塔巴”即凳子之意。那时法老同常人一样,死后也葬在马斯塔巴之中。从第三王朝起,法老决定在墓葬形式上区别于贵族和普通百姓,以表现自己惟我独尊的地位和身份。当时一位天才的建筑师伊姆荷太普设计了这样一种坟墓,将一个个马斯塔巴垒在一起,乔赛尔法老的陵墓即依此而建,共5层马斯塔巴,这便是金字塔的雏形——“梯形金字塔”。第四王朝时期,法老斯涅弗鲁命人填平了他的梯形金字塔间的空隙,使之成为斜面,由于在建造过程中,设计上出现了差错,使斜面上、下两部分角度不同而呈弯曲状,故人称“弯曲金字塔”。

最能代表金字塔建筑特点的当属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它们建于第四王朝鼎盛期,分别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它的前面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和孟卡乌拉金字塔。这三座金字塔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保存完整,是金字塔建筑艺术的典范。埃及目前约有80多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多集中在尼罗河西岸从艾布·鲁瓦什到法雍约250公里的狭长地带里,宛如撒落在尼罗河畔的串串明珠。

第六王朝时,埃及国力大衰,国家已无力承担金字塔这种劳民伤财的建筑。但是法老们渴望复活的心依然未改,他们仍在寻觅宁静的来世之居。最终,他们选择在山谷的峭壁上建筑自己的陵墓。

丧葬的变革

古代埃及人认为,人要想复活,必须由他的一个灵魂“卡”借助完整的遗体即木乃伊才能实现,这就要求供奉“卡”的神庙必须与埋葬遗体的坟墓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座金字塔前都建有一座神庙的原因。但在山谷中建造陵墓则将远离供奉“卡”的神庙,这对法老的复活极为不利。考虑到盗墓的猖獗和为了寻找一块宁静的处所,法老们不得不这


状态提示:【复活的木乃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