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神】泰山神又称东岳大帝、东岳泰山之神,是道教中的重要山神。
泰山神源于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道教产生后,纳入道教神祇系列。
晋张华《博物志》:“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之孙也。主召人魂,东方万物之始,故知人生命之长短。”道教认为,泰山神
“主管人间贵贱尊卑之数,生死修短之权”,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生主死,百鬼之主帅也”。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封禅泰山,封泰山神为
“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东封泰山时,封
“仁圣天齐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封
“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封
“天齐大生仁圣帝”。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均先在岱庙礼拜泰山神,泰山神地位越来越高。
清康熙帝、乾隆帝礼泰山神时,行三献典礼。元代之后,祭祀泰山神多由皇帝遣官致祭。
辛亥革命后,此制遂废。泰山神对佛教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佛教密宗称泰山神为深沙大将,是阎魔王的太子。
在地府十王之说中,泰山神主第七殿,专司热脑地狱等。明清后,较为流行的泰山神来历传说有《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神异经》中的金虹氏,后说载入《道经》。
建国前,祭祀泰山神的东岳庙遍及全国各地,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祭祀日。
泰山以外,北京东岳庙最为著名,是元明清朝廷举行祭岱仪式的场所。
历代对岱庙泰山神像均十分重视。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杨坚诏令立石像于岱庙。
唐代更为玉像。金代重雕玉像。明更为铜胎泥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