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170.第1170章 腹地决战(三)

在波斯人第一战役横队中,主要是车阵和炮兵,在密集在一线展开的二十个方阵十万左右主力部队,几乎已经被大小火炮的炮口与车辆构成了一条“炮垒长城”,其中几万名炮兵及不少协助的步兵们操作着至少三百门左右的重炮以及超过两千规模的野战炮。

重炮曲射之后,波斯人的两千多门野战炮也几乎与新军主力部队的远程火力群同时开火展开了密集的火力。

两里左右的距离对于南北战争或是拿战末期的军队来说,算是野战炮的有效射程范围。不过对于这时代的波斯军队来说显然却不是,其中九成五左右的炮弹不是远失就是近失,而没有能够命中新军主力部队大军的队列。

大概一百发左右的炮弹形成了有效的火力,近距离的跳弹或者直接命中,让队形并不算密集的新军主力部队也一下在这猛烈的炮火下伤亡二百余人。

不过:波斯人有效的火力准备也就到此为止了。在波斯人部署在阵前的火力落到了新军主力部队横队附近的时候,新军主力部队规模明显逊色之却更为精确而犀利的铳炮火力也飞到了波斯第一横队的阵前。

在两里的距离上,线膛抬炮手和精确射手也不能保证在这个距离上对队列高度的目标十发八九中了,但五成左右的命中率还是做到的到的。中央集群的炮兵队伍也在经过简单的试射和测距之后对于这个距离上的队列目标也基本上做到两成上下左右的命中率。

连绵的车辆和厚重的盾牌让线膛枪精确射手的火力大打折扣。几百米内颇有威力的子弹在这个距离上也已经没有了太强的穿透力。线膛抬炮在这个距离上却依然能轻易穿透厚重的车盾杀伤披甲重目标,不过轻易的打倒几个人却很难做到了。而当九斤左右的重弹有效命中敌军车辆的时候,却带来了更大的杀伤效果。

那些车盾似乎没有能够阻挡中重炮弹分毫前进的势头,这些炮弹依然在人群中带来巨大的杀伤,少则杀伤数人多则杀伤十余人,打穿整个横队。打碎车辆与盾牌形成的破片还增加了不少杀伤效果。

就这样:在第一轮火力之中,新军主力部队就以一百五十余发中重炮弹乃至五百余枚线膛抬炮重弹的有效命中一下就杀伤了两千余名敌军。

几乎与此同时,天空中的航空热气球部队也从云层般的高度对波斯人的大军展开了火力。

三个负责攻击的航空大队四十八部重型十余万火箭发射了出去。

虽然没有发现敌军的大军没有防空抬炮,但为了安全热气球也不得不在很高的高度上发射火箭,这使得火箭在落入敌阵中的时候向下的角度过大,有效命中率不是很好。

不过即便如此,波斯人野战中的队列也比过去的一些目标更为密集。上千个百虎齐奔箭发射箱射出的十余万支火箭如同天空中倾斜下来的烟火瀑布,这如同烟幕之雨一般的火箭群又杀伤了波斯第一横队两千多人和上千匹马。

厚重的土木也没有抵挡住云层高度倾斜下来威力堪比床弩的火箭,不少的火药箱也被从天而降的火箭引燃了,引发了规模不小的爆炸,不少用于辎重的马匹也惊慌失措起来。

恰恰就在这段时间里,确切的说是不到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中央集群的远shè_jīng锐的诸线膛枪精确射手、线膛抬炮手乃至十多个营的中重火炮就又展开了两轮开火。

这些枪炮弹在两里之远的距离上并不能精确的命中队列目标,可对于处于连绵不断精确而犀利打击之中的波斯人来说却如同有一支隐形的人马在很近的距离上开火一样。

如果不是对新军主力部队强大的战斗力不少军官都有所了解,恐怕在这猛烈的火力打击之下整个第一横队的大军都会发生动摇与崩溃。

可同很多人听到的情况并不一样,新军主力部队这猛烈而精确的打击并不是“三板斧”,而是毫没有停歇迹象的在随后的数分钟内展开了至少十轮开火。

不少的波斯人借助车辆残骸掩蔽身体甚至在猛烈的打击之下趴了下来,可即便是如此依旧在接火之后累计遭受了多达近两万人左右的死伤。特别是那些新军主力部队中重火炮发射的重霰弹,卧倒的情况下似乎也不能有效的规避。

至此,波斯大军的第一横队在很短的时间就遭受了两万左右的伤亡。如果不是在这种捍卫民族生存的战役中波斯人表现出了堪比《西方战争艺术》中18世纪初水平两成左右的伤亡承受力,在如此一边倒的猛烈打击下早就会发生崩溃。

在第一横队几乎被新军中央集群猛烈的火力彻底压垮达部分人不得趴在地上的时候,猛烈的火力开始袭向后面并不算太远的第二横队阵列。

第二横队的波斯军并没有那么多车盾,而主要是以普通的大盾和披甲兵,线膛枪手的弹丸在这个距离上似乎已经足够的威力,然而那些中重火炮的散弹和线膛炮火的肆虐依然再次杀伤了数以千计的波斯人。

张海在望远镜之中观察到在这个火力距离上进行开火似乎并不足以发挥新军精锐部队最大的效率,就命令包括一线的暂编第一师乃至近卫部队铳炮手以营群为单位展开了交替掩护下的前进,在基本压制了波斯人的前沿炮兵之后继续展开了有序的前进和进攻。

波斯人最初猛烈的重炮火力让张海下定了决心在并不算长的时间内,以犀利而有效的进攻彻底瓦解敌军这前来出城迎战的


状态提示:1170.第1170章 腹地决战(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