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199.第1199章 决战海峡(五)

土耳其人的主力船队终于沿着海峡从伊斯坦布尔方向浩浩荡荡的赶了过来,五百余艘敌船上运载了五人左右的大军,其中多半大约三四万人是用于增援地面的地面武装。

在经过这一次增援后,首先是岸上的残敌在经过援兵的增援后重新达到五万人左右的规模。在连绵数里的新军近卫部队西岸登陆滩头附近重新完善了防线并展开了工事作业。

而退下来的水师在汇聚了增援的船队之后则增加到了三万人上下的规模。

负责指挥的土耳其将领似乎还算是一个多少有些判断能力的人,从白天的战局和夜里新军主力部队的航渡情况他判断出了此时海峡东西两岸之中因为不少军队已经登陆到西岸,而东岸的新军主力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在集中地面武装主力在强敌登陆场附近展开布防的同时,船团与水师的主力开始向偏向航渡区东岸的方向靠拢,企图堵截近卫先锋旅的后续部队。

刘洪涛虽然在最后阶段的航渡中将八百到一千名左右的线膛抬炮手留下来压阵,可是在近两里的距离上这些前装线膛抬炮手的火力对规模多达数百艘的敌船压制效果终究还是有些局限起来。十来分钟内打出去的一万几千发铳炮弹虽然也至少杀伤了几千规模左右敌船上的水手和士兵,打沉了二十多艘逼近过来的土耳其人战船。但水面上的土耳其人船队似乎没有因为这些威胁而离开的迹象,依然在新军主力小船下水不久之后企图展开拦截。

而最后一批登陆的新军船队面对数量战有绝对优势的土耳其人主力船团的拦截,为了避免过大的损失,不得不回避逐步逼近过来的主力船团,展开了与敌船团的“竞赛”。

人力螺旋桨还有小船上充足的人力还是使小船在海峡之上也获得了相比敌船团的明显优势,虽然缺少抬炮一类的装备做为中远距离的自卫武器,但船队还是最终在新军主力部队登陆场西南方向大概十二三里的另一处滩头完成了登陆。

这一次登陆也几乎是新军近卫先锋旅的最后一次登陆了,因为之后土耳其人庞大的船团已经开始彻底封锁了海峡航渡区,抵达西岸的钢制小船在缺乏运载士兵掩护的情况下显然是难以返回的。

其实刘洪涛在心中也有个大致的估算:如果此时近卫先锋部队通过不断的诱骗和试探进行袭扰时的水战,不是没有逼退这些土耳其人船团的可能。但那样做可能导致的运输工具损失、弹药消耗、伤亡减员却是与登陆泰西之地的战略目标背离的。近卫部队最终只有四千名左右官兵上岸,还没有多少车马后勤工具。总体实力本来就是单薄的,攻取伊斯坦布尔抵御可能威胁之敌的反扑任务就已经很沉重了。

“要不要迅速展开反击?”近卫先锋部队的旅参谋长田宾询问道,他虽然也觉察到了似乎那些残敌在经过一翻增援之后士气有些回升,但却不认为敌军有抵挡兵力已经达到四千之众的新军最精锐部队的可能。即便那些敌军有十到二十万人马也不行。同包括张海在人很多人把整个欧洲视为同一股势力并高估那些国家的团结度不同,原本负责外情有过更多信息了解的田宾并不觉得西班牙人或是奥地利人会火急的为土耳其人火中取栗。

刘洪涛在觉得有必要的时候偏好冒险,不过在这个时候却说道:“如今近卫先锋旅的大部分力量已经上岸,我看还是等天明的时候再展开反击比较好。特别是要等最后一批上岸的人同我们汇合。西南方向上的敌军似乎还没有动静,我们等天明的时候再说吧。如今做为强势一方的我们,也只有到了白天的时候,才能把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避免损失。

就这样,在经历过上半夜航渡之战的激烈交锋之后,战场似乎一时间相对平静了下来。亲自赶到战区的穆拉德四世投入了大概三万左右的人马于东岸登陆,却最终没有发现东岸残留的新军精锐官兵。似乎无法登陆的新军线膛炮手早已悄然撤退,就重新利用船只把兵力集中于海峡西岸,准备歼灭近卫先锋旅主登陆场西南方向上最后一股新军主力部队登陆时的临时登陆场。

为了避免夜间进攻中的混乱,穆拉德四世集中了调集过来的新军中还没有在之前的交锋中丧失士气的一些精锐,并以此为核心组成了三万人左右规模的进攻队伍。在进行这些准备的过程中,还命令水师主力及一部分地面炮兵展开了向新军最后一匹五百人左右的官兵们的登陆场展开猛烈的火力准备。至少打出了十余万发重霰弹以上标准的实心重弹。

在登陆部队进攻的时候,土耳其人也尽量的分散开来以纵队前进,并配备了盾牌和大威力的火枪。

不过,或许是因为时间太短来不及研究的缘故,土耳其人显然还是低估了新军最精锐部队特别是最后一批上来的这些神箭队官兵在夜间作战的时候所拥有的强悍经验和战力。

那一石二斗力左右的清式长弓配以高成本的精钢带凹槽置毒装置的贵重箭支在近距离上几乎有堪比那些欧洲骑士们最为精良的钢臂弩一般的穿甲威力。就是一些披甲持盾的土耳其人,在这样的利箭攻击之下往往也只能抵挡住少半来袭的箭矢。在暴露出身形的情况下还是会遭遇到严重的杀伤。

而建立了缓冲阵地和在登陆后迅速布置了潜伏散兵坑的身箭队官兵有的时候还神不知鬼不觉的在群敌的背后展开猛烈的袭击,短时间内就能


状态提示:1199.第1199章 决战海峡(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