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英雄>636.第636章 滩头阵地

其实在港湾内海战刚刚开始的时候,登陆的第七旅和第八旅先头部队乃至配属的不少中型火炮都上岸了。按照一般的军事原则,以少量的精兵对规模兵力庞大的敌人,最大的优势就利用掌控能力及反应能力上的先机以快打慢、攻敌必救、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最终使敌崩溃。

新军主力部队却是一支完全不同的队伍,害怕冒险带来的意外却并不畏惧正面的对垒。每一名战士都相信凭借着战备、火力上的绝对优势,上岸的近三千名步炮完善的大军完全可以针对敌人以一当几十近百百抵挡住十万甚至二十万敌军的进攻。

列岛心腹地带防备上相对南九州的薄弱和迟钝让高海量有了抢攻的念头:“我们完全可以趁这个机会横扫远处正在集结中的敌人甚至攻打江户城,效果不会比等着夜里抵御对手的夜袭要差。”

王永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的时候才发现这人烟稠密的乡野不说,那远处似是人烟密集的城镇居然没有鹿儿岛城那样的城墙。虽然早就听说过日本的城镇往往只有城主居住的城堡而大多没有象样的城墙,可却还是难以置信这全国统治中枢的心腹地带都城竟然也没有象样的城墙,要是在基层统治不够完善的中国这样搞,似乎衙门不向土匪交保护费才是怪事。

不藏地财、不筑城墙、城镇兴盛、外加盛产白银;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这岛国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武士,而更像是旷野之地无人守护的白嫩少女一般引人犯罪。

但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诱惑,王永却并不打算违背预定的作战方针:毕竟新军自建军以来,除了起事早年的个别战例,几乎没有人能够在正面的对决中战胜新军主力部队,而冒险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的:“多山林的列岛建筑比江南一带的小镇还要多木制的建筑,我们人数并不算多的队伍贸然进入远处的大城面临对手火攻如何般?敌人要是在溃败中大规模的逃跑怎么办?等大部队完全上岸在展开行动吧!”王永还是比较保守的选择了预定的作战方针。

当然,为了给后续上岸的部队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敌方有可能的抛射杀伤威胁,上岸的两个营还是抽出了一个轻步兵营驱逐逐渐聚集过来的数千敌兵掩护两千多人的主体部队在纵深八百米总计六七十万平米左右范围内构建临时的卧姿防御阵地,等待大部队到达乃至拥有足够的时间之后在逐步完善阵地。

按照后世的标准,不用炸药爆破也不用机械的纯人力作业两个小时可以完成最简单的卧姿工事作业,但要形成坚固阵地标准则需要每人至少七天左右的劳作。近两千名参与劳作的官兵大概仅仅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初步在滩头方圆八百米左右的范围内构筑了累计五里战线七八里作业长度的外围浅壕,并且因为这关东平原上土质还不算坚硬,这浅壕已经能够初步满足跪姿装弹的需求而不能完全说是卧姿外壕了。

不过这连绵五里的阵地即便用两个加强营以及足够的炮兵来防守,似乎还是显得那么单薄,似乎随手就可以轻易的被攻破似的。

超过官兵们的预想,大概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在这临近江户城不远的滩头阵地三里之外规模庞大不止多少兵力出现在远方,视野之内几乎到处可见那密集的旗号。一些在测距和临敌方面有经验的军官骨干从当年起事时同明军的交战经验来判断像这样连绵两三公里的敌阵又是这样比较传统的队形至少也得有五万左右的兵力。此时海上的决战早已临近尾声,新军的海上船队已经能够完全控制海滩附近至少一里以内的范围。但是因为在敌人看来登陆部队的外围防线圈地圈的过大,已经脱离了海上舰炮的掩护范围,似乎有展开一次进攻的打算。

新军主力部队的火炮依靠精工细作和铜制重炮乃至对寿命上的不吝惜,有效射程实际上比拿战时代的同类火炮还要稍远一些,但在三里左右的距离上,那已经超出有效的火力范围了。但王永却依然认为可以试一试,至少可以为港湾外后续部队的增援上岸赢得一点时间。在依托海运拥有充足后勤优势的情况下,远征陆战时代的很多教条当然要有所变化了。

跟随两个加强营的炮兵集中部署在方型阵地向内陆深处的两个角处,各二十四门九斤弹长炮早已瞄准了远处的敌人并完成了零星的试射测距准备,当命令下达的时候迅速展开了火力。仅仅一分钟之内的投三轮齐射就把一百四十多发实心弹射向了远处的敌人。但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即便是实心弹对大股集群目标的有效命中率也不过十分之一左右。十五发落入敌群的炮弹杀伤了二百余名敌人,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炮击真正持续大约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中在大阵外围两翼的火炮累计发射了一千四百多发炮弹杀伤了总共数以千计的敌人。这种规模的炮击与杀伤并没有对规模庞大的敌兵构成致命威胁,却动摇了敌军以步兵发动大规模进攻决心。

德川家光看到敌军的炮火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就这么猛烈而准确,且极大的影响着士气,就有些不安起来。在这相对开阔的地方,他决定发起一次骑兵突击以试探虚实。手下的不少将领也觉得登陆的强敌的阵型单薄而松散,就算有传闻中的那些强悍火器,集中起来的骑兵也无法动摇对手的战线,那么撤回来就是了。

列岛的马匹匮乏,德川家的心腹一带地区能够集结起来所有能够


状态提示:636.第636章 滩头阵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