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新政完成后,文字丰富了社会的广泛交流,货币掌控着华夏九州财富的流通和发展,促进了物品的流通与商贸的繁荣。禹王切实的感觉到,唐尧送给他的这两只巨手的力量,毫不费力地掌控着华夏国九州四海。他知道尧帝面对天灾时的无奈,也知道舜帝为平衡天下诸侯时的那些烦扰,现在自己手中的华夏国,那些无奈和烦忧都被唐尧化为乌有。
这天,唐尧来到禹王府,施过礼后说:“父王,文字、货币新政,业已深入人心,姒辅前日奏报,官驿也基本完成,儿臣想出巡北疆,一则沿路巡查官驿的状况,二则北平建邑六年,业已完成,兵数已至八百,战车百辆,已为华夏国北疆一道坚固的屏障。父王仁德,任贤揽能,为表建北平邑有功之臣,应给以封赏。”
禹王听后想了想,说:“尧儿以为该如何封赏?”
唐尧说:“现有的统领和两个佐领各提一等,另外,从下面的统领中,遴选四位五等侯,这样将士守边,心有期盼,方能安心戍边,保国平安。”
禹王说:“父王准你所奏,并代本王巡查北疆,酌情lùn_gōng行赏,另外,赏赐织锦百匹,美酒两百坛。”
唐尧说:“父王圣明,实乃华夏国黎民之福,儿臣准备就绪后,即可动身。这次巡查北疆,公主与我同往,我想让她领略一下北国风光。”
禹王笑着说:“你与公主成亲已有六年有余,为何至今还没生个一儿半女?”
唐尧笑着说:“最初之时,因公主的身体原因,不宜生子,现在想要,老天又不给了,这事也急不得,顺其自然吧。”
禹王笑着说:“没见过像你这样想得开地。还有一事,父王不甚明了,今日无事,索性就给父王说道说道吧。”
唐尧问:“父王何事不明?儿臣定当直言相告。”
禹王说:“你为何力主帝王世袭,父王不明,世袭有何益处?”
唐尧说:“世袭关乎国之根本,朝廷稳定,益处有三,一是储君培养多年,熟知本国,国情、政情、民情,接手即可熟练处理政务,不至以帝王暂时的缺位,而使政务中断。二是政体依旧,佐臣依旧,便于沿袭先帝所创宏图基业。第三是最重要的,它能使朝政稳定,而一个国家的朝政稳定,为国之根基,朝政稳定,黎民方可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更加发展壮大。所以说,朝政的稳定,与社会稳定和国家强盛是密不可分的。”
禹王眯着眼,看着唐尧说:“你师父从未为臣,为何能教出你这样精于帝王之道,和治国之道的人才来。”
唐尧神情庄重地说:“我师父虽从未为臣,可身经六朝,二百多年神州的兴兴衰衰,全看在眼里,正因为他明白了兴衰的原因,所以才不愿意为臣,选择避世养生。他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者,所具备的就是心明,医治病人讲究的是,同样的病,不同的人,配药也有所不同,君药可不变,臣药可变通,以医病治好为目的,这说明,治病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我下山之时我师父对我讲:医道医人医一人,政道医人医万人,乃至医一国,难道说,师父的这话是不懂治国之国之道吗?有句话叫触类旁通,有心人只要精于一道,它道也可明白十之八、九。天下之道皆有相通之处,王道与治国之道也不例外。”
禹王深思良久,说:“人世间成名、成圣者,皆有王者之气,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术业,正如你上次给我说的那样,尊重自己的选择,就是尊重自己,即使不是帝王,又如何不受世人敬仰,万世留名。你师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父王现在才明白了那天你讲的这个道理,不是只有做帝王,才是人生最好的选择。父王因为有你而甚为自豪。”
唐尧拜别了禹王,出宫回府。
过了几天,一切准备就绪,唐尧仅带了二十个亲兵,亦玉的马车后面,是犒军物品的马车。唐尧一路北行,每走八十里,都要住下,巡查一下驿站的人员、马匹及设施情况,感觉还说得过去。
一路风尘,这日到了冀州,没想到冀州侯率众人,早早地迎在城门外。唐尧想了想,可能是在住驿站时,被他的人看见,走漏了风声。
冀州侯和冀州名流,热情款待了唐尧。冀州侯恭敬地对唐尧说:“首辅北平幽州,匆匆六年过去了,如今北平邑建成,首辅前来巡查,也是我们冀州的幸事。”
唐尧心想,这小子是不是还记着,当时建北平邑时,我对他说过,冀州全力以赴,当记首功,这次是不是想在我这里讨要封赏,这些个州侯,个个都不是吃亏的主。
想到这里,唐尧微微一笑说:“州侯是不是怕我说过的话忘了,不知州侯想让本辅给你们冀州什么样的封赏?”
冀州侯急忙摆手说:“首辅误会了,本侯哪敢向首辅讨要封赏,只是有一事相求,我的小儿子一心从军,请首辅提携一下。”
唐尧心想,公事上不敢,私事上补,一个堂堂的二等候的公子,总不会让他从役兵干起吧。笑了笑对冀州侯说:“让令公子跟着我一块去北平,先从五等侯干起吧,以后立功,再行封赏。”
冀州侯一听大喜,向唐尧深施一礼,说:“谢首辅提携之恩,本侯终生难忘,以后再有差使,在所不辞。”并立即唤来自己的小儿子,向唐尧磕头谢恩。
唐尧心想,在冀州我不能耽搁太久,日子越多,麻烦越多。于是,对冀州侯说:“我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