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武林高手混都市>第87章 流鼻血

第87章 流鼻血

胖刘一双眯缝眼直呆呆看着田沛山,嘟嘟囔囔说道:“我刚才确实用这个盘子装过蒜泥,可是。热门 .。。可是我已经擦干净了啊。”

“细节决定一切,你们明不明白,你们连盛菜的碟碗都没有洗干净,也敢开饭店啊,你们难道就不怕食物相冲,就不怕吃死人嘛!”刘碧雪好不容易得到了道义的制高点,能不大加利用一下吗?

所谓的食物相冲,就是由于一些食物生性相畏或者相克,混合在一块吃,则容易引起呕吐、头晕、腹胀等现象。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实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中,专门提到48对食物不能放在一起吃,如螃蟹与柿子、葱与蜂蜜、甲鱼与苋菜等。而在传说中,明朝开国第一将领徐达,似乎也是吃了生性相克的食物而吐血死亡的。

但是,现代的科学研究,却对这些相冲的说法持怀疑态度。比如,现代研究发现,只有吃了尚未成熟的柿子,同时又吃了没有烧熟煮透的螃蟹,才能引起了痢疾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吃这两种东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反应。也曾经有记者做过调查,抽取不同工作性质的600个家庭,关于“你经历过食物相克引起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吗?”的回答,600位家庭主妇都说没有经历过。而在医疗机构中发现,食物中毒的起因由于食物相冲发生的,基本为零。

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一般百姓,或许会对食物相冲畏之如虎,可是,食道中人却淡之所素。整天和各色菜肴配料打交道的厨师们,对食物是不是相冲,早就有了如指掌了。可以说,丫们是天天都在做实验。食道中人讲究“药补不如食补”,对食物可能引起的相冲相畏现象也是比较重视的。可正是因为重视,食道中人早就发现,原材料变质的危害,要远远比食物相冲的危害要大得多,比如吃发芽的土豆,很容易就头晕、呕吐,可是葱和蜂蜜混吃,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些食物相克相畏,碰在一块儿容易中毒,也有一个分量的问题。

举个例子,在饭店宴请宾客,七个碟子八个碗的,这么多各色菜肴,难免有那些所谓相克的现象,但事实上,大家吃的都挺happy的,只听说“饮酒过度因公殉职”的勇士,可从来都没听说过“吃饭过多英勇就义”的烈士,由此可见,想通过食物相冲,吃死人,可不太容易。就算是传说中的吃蒸鹅挂了的大将军徐达,那也有见蒸鹅而自杀的说法。当然了,有一条也很重要,就是原材料一定要是新鲜的,如果采用一个发霉变质,有真菌、细菌、病菌的东西做菜,那。。。那性质就完全变了。你吃**变质的东西,吃死了,能怪食物相冲吗?

正所谓“好奇害死猫”,华夏文明五千年,各个行业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总喜欢弄些神秘色彩出来,比如医生,丫开的药方简直就是另一种文字;比如警察,总会谈性个惊悚事件,让人自由心证,引出些鬼怪神谈。而厨师们虽然明知道就算食物相冲,吃了也没什么关系,也不会站出来证明的,一来要担风险,你说没事,可他万一吃出来毛病了,你说他吃法不当,人家也肯定不会承认了。二来嘛,既然你信相冲能生病,那么食物搭配的好,能治病你也应该想必吧,这对于食疗的推广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刘碧雪的话,却让雷霆脸色变得黯然起来。刘碧雪骂得虽然狠,可惜,也不知道丫是胸大无脑,还是为了配合田沛山美食家的身份,她竟然避重就轻,不从干净卫生的角度作文章,反而挑了一个模糊不清,根本就是糊弄外行人的话题。但是,胖刘不注意细节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可宋元却不屑的瞥了下嘴,哥们虽然不是厨师,可好赖也吃过三山五岳的菜,喝过五湖四海的水,也算得上见多识广,“食物相冲能吃死人”,你糊弄糊弄老百姓还可以,你在我们这些行家面前将这个,太。。。太外行了吧。当下,宋元撇撇嘴说道:“食物相冲,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这种说法,东汉张仲景甚至在自己的医书中明确的写了出来,既然贵店如此精通此道。要不我把这些饮食禁忌打印成横幅,挂在王子大酒店的门口,替你们免费做做宣传,你觉得怎么样啊?!”

“呲。。。”刘碧雪讥诮的撇了撇嘴,还没来得及说话呢,田沛山却瞟了眼宋元,笑着说道:“哈哈哈,雷先生的厨艺,我是非常的佩服的,我都说了这是瑕不掩瑜啊。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必然是嗅觉、味觉异常敏感的美食家,阁下不论刀工、烹饪手法、搭盘匠心,都堪称一流,虽然最后白璧微瑕,这责任却不在雷先生的身上。可就算是受了生蒜泥的影响,酸辣白菜的味道依然不错。”田沛山一边说,一边不着痕迹的踢了刘碧雪一脚,还微微的摇了摇头。

刘碧雪只是有些冲动,可并不是什么笨人。她立刻就明白了田沛山的好意,狠狠的瞪了宋元一眼。宋元的话,显然是有陷阱的,只不过,她现在还不知道那陷阱在什么地方罢了。

她不知道,田沛山却是一清二楚,饮食文化几千年的历史,自从张仲景写了那48对相冲食物之后,发展到现在,相冲相畏的至少也有四五百对之多。开饭店的,当然希望客人点的饭菜越多越好,可是,这菜色一多,难免就有相冲的。就淮扬菜系来说,知名的菜肴有三


状态提示:第87章 流鼻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