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抗战悍将>第三部第三百零七章 冰山(九)
和绝望。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活下去。

中**队这里接连不断的承受着日军陆军部队的攻击,美国人那里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日军在美国人那里投入的部队虽然不是精锐的关东军,但是,作为曰本海军的陆战部队,他们同样也是军队里的精英。

在日军的突然袭击面前,美军的海军陆战队同样措手不及,迅丢失了幸地,使得部队的侧翼暴露在日军的威胁面前。

日军占领了幸地以后,迅拼死固守。

美军动员了所有火炮向日军前沿和纵深回击,甚至不惜毁灭自己的前沿部队,凡是日军的攻击方向上,没有任何一寸空间没有炮弹。洪水般的炮弹封锁了所有地区,给反攻日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五月五日日落时分,败势已经很明显,约五千名日军战死,伤者逾万。出“全军北上”命令的牛岛司令官,又出了“原位置复归”的撤退令。可是,回到原位置的又能有几个人呢?即便还有士兵钻回他们自己的地堡,他们身上也弹伤累累,大部分人都被炮火打懵了。

牛岛中将向八原大佐道歉:“贵官的预言完全正确,攻势已然失败……开战以来,不断给贵官背后掣肘,现在我决定中止攻击,不按‘玉碎’的原意打下去。今后的一切均委托给贵官指挥。”

八原愤怒地说:“我军战斗力已经耗尽,司令官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说完,他伏在桌子上痛哭起来。

“我认为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除了一寸一寸地爆破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逐出日军。”

早在四月份,第二十四军军长霍奇中将就这样说过,他不幸而言中了。

牛岛中将的“北上”反攻失败以后,里防线兵力受到削弱。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经过血战之后冲过了大名峡谷,从西翼包围了里。同时中国陆军也从另一个方向上,对里构成威胁。

两国的军队一左一右,对日军第32军司令部所在地里城形成了钳形包围的态势。

1945年5月7日,德国新任元邓尼茨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

5月8日24时,在柏林以东的卡尔斯霍斯特镇的德军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里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仪式由朱可夫元帅主持,英国空军上将泰德、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将军和法军总司令德·塔西尼出席仪式。陆军元帅凯特尔、海军上将弗里德堡和空军上将施通普夫代表德国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实际上,德国在一天前,也就是5月7日的凌晨2时41分,已经向盟军四方,其中包括美、英、法、苏,递交了投降书。投降书只有两页打字纸。根据投降书,德**队将在5月8日23时o1分停止一切战斗,并向盟军缴械投降。各方同意在5月8日15时正式宣布这一消息。投降书上只有4个签名:德军陆军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代表第三帝国),盟军参谋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代表盟军),少将伊万;苏斯洛帕罗夫(代表苏联),法国将军斯瓦兹(作为证人)。

但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认为,苏军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主力,柏林是苏军攻克的,因此,兰斯的签降仪式从方式到地点都是不恰当的,它有损苏军的威望。苏军最高统帅部批评了自己的前线指挥官,苏联政府则向英、美提出交涉。后来,有关国家商定,兰斯签降只算预演,正式签降由苏联政府的代表主持,地点在德国柏林。

这样,德国代表凯特尔元帅、弗里德堡海军上将和施通普夫空军上将带领一个德方代表团来到了已经成为苏军总部的卡尔斯霍斯特,正式向苏、美、英、法四国投降。

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是英国空军上将特德、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巴兹将军和法军总司令塔西厄将军。

朱可夫元帅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部宣布,受降仪式正式开始。他说:“我们,苏军最高统帅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国政府的委托,来接受德国统帅部代表德国作无条件投降。请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进入大厅。”

所有在场的人都转过头来注视着门口,曾向全世界吹牛,说他们能够以闪电的度粉碎法国、英国,并能在六个星期至一个半月消灭苏联,进而征服全世界的人,现在就要露面了。头一个跨进门槛的,是希特勒的主要助手凯特尔元帅。他慢慢地走着,努力保持着镇静。他举起拿着元帅杖的右手,向苏军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致敬。跟随凯特尔之后进来的,是什图姆普弗上将。他是低矮个儿,眼睛里充满着凶狠而又无能为力的表情。一同进来的,还有未老先衰的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德国人被安置坐在离门不远、专为他们准备的一张单独的桌子旁边。凯特尔不慌不忙地坐下来,并抬头凝视着坐在主席团桌旁的盟军统帅部的代表们。什图姆普弗和弗雷德堡也紧凯特尔坐下。随从军官们则站在他们椅子的后面。朱可夫问德国代表团:“你们手里有没有无条件投降书?你们是否已研究过它并有全权签署它?”“是的,我们已研究过并准备签署它。”凯特尔元帅用嘶哑的嗓音回答说,同时随手交出邓尼茨海军元帅授权他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证件。如今凯特尔已经完全不像是在接受被征服的法国投降时那个目空一切、骄横十足的元帅了。现在他显得十分狼狈,虽然他还力图保持某种“将帅姿态”。

朱可夫说:“建议德国代表团到桌


状态提示:第三部第三百零七章 冰山(九)--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