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铁血战将>第九十九章 锦洲决战二

第九十九章锦洲决战二

返回本书返回目录

赵明也认真的考虑了一下摇了摇头道:不行这一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兵力的高度集中和充分利用。如果调走了骑兵不加入步兵则人马显得太少不一定能够骗得了犬错这只老狐狸;如果加入步兵则会影响全军的机动性无法及时摆脱南岸日曼主力的追击而且还会让这部分步兵无法参加最后的战斗。那么我们的胜算就减少太多了。──其实赵明还是想到一个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到时候用这一部分步兵来阻延日曼的追兵这样一来自己渡河的部队就更安全了;而刘文俊这一边也就可以更轻松的与自己会合。可惜啊!赵明暗中叹了一口气知道像刘文俊这样爱兵如子的将领是绝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生的。当然自己也不是很愿意浪费这些兵力毕竟锦州之战只是一个插曲真正的决战还在后面没道理为了这一战而牺牲这么多的将士。刘文俊想了很久虽然依旧觉得不妥但是赵明的话也不无道理。尽管名义上自己是总指挥官然而赵明控制着全军的粮草兵力也不少刘文俊也就不想摆这个空架子以免徒增不快导致将帅不和──这也是刘文俊一向以来深得人心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从来不仗势压人。

他只是有些担心希望赵明这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奇才不要因为过分的自信而遭到败绩。潜龙河是神州文明的源泉。据史学家考证历史上几乎所有璀璨悠久的文明都是依山伴水展起来的。河流在静静的流淌默默的见证着大地的峥嵘历史的足迹。勤劳的民族在河畔建立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传在这里开始起步向天南地北大地的终极海洋的边缘展跨过了千山万水历尽了艰难困苦将文明的种子撒向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这里成长一个伟大的帝国在这里诞生一个伟大的文明在这里开始一个伟大的传奇在这里胎动。这里有过无数的血雨风霜这里有过无数的悲欢离合。英雄在这里抒写了壮丽的篇章情侣在这里讴歌了回肠的幽乐。这就是潜龙河整个神州的骄傲整个神州的依托。在潜龙河畔赵明望着这条久经沧桑的河流思绪万千。

在他身旁数十万潜龙将士正在悄无声息的渡河。成败在此一举如果渡过了这条河整个战局就已经胜券在握了;如果在这里被敌人堵住的话即击未济的后果是每一个略通兵法的人都能够想象得到的。正在此时河对岸突然起了一阵喧闹。不好被日曼人现了!赵明心头一紧。这时候大军才渡过去一万多人而且都是步兵。骑兵为了迷惑犬错故意绕了一个圈子做出直接援救锦州的态势还在后面。如果不能加渡河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犬错一直很在意赵明的动向在雄山关虽然双方未分胜负虽然赵明表现出来的指挥才能还有些稚嫩但是犬错很清楚假以时日赵明一定会成为一个千古名将的。而且他也料定赵明一定会来救援锦州城的。所以尽管攻打锦州城的战事很紧张他依然派出了大批骑兵侦察潜龙的动向。

不过对于赵明有利的是犬错并没有料到赵明居然敢运用如此冒险的战法。作为一个在战场上厮杀了三十年的老将犬错无疑是一个正统的军人他习惯于大兵团步步为营的战法虽然欠缺灵活但是非常保险和安全无论何时都能够避免重大损失。事实上就一般而言潜龙的最佳选择也应该是依靠锦州城挥防守战的长处。不过他并不了解当时潜龙的形势很讽刺潜龙如今更加迫切的要进行战决。所以犬错的游骑主要部署在锦州的南方不过犬错是一个谨慎的将领犹豫再三还是派了一部分军队朝左翼扩展侦察。于是渡河的潜龙军先头部队同日曼人不期而遇。事实是先头的潜龙军在朱猛刚的指挥下迅形成了防守阵形。赵明拿下雄山关之后深感日曼人骑兵的厉害就让无忧谷的南天门设计了一种战车:用两根木杆连接双轮推木杆则车轮就向前转动。两杆之间用数条横木连接横木上安装可以运载巨弩的支架支架上还备有可装箭头和石块的皮兜毕竟在那个年代长枪还是奢侈品不可以装备到每一个战士的战场上的厮杀主要的还是靠椅兵和最原始的武器。

另外还绘制了神兽模型罩在战车上当向敌人射箭时箭头正好从神兽的口中射出还可以从神兽模型的眼睛处观望敌情。战车的下部装上盔甲般的围裙以保卫士兵的腿和脚。战车的前部装有两排枪刀每排枪刀各四支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兵器。长兵器是打敌人的;短兵器是用来刺杀马匹的。战车的两边都装有铁索钩在驻营的时候战车的铁索钩连起来就成了营地。这些战车每辆配备步兵二十五人四人推车使车运行一人在车上瞭望敌人并射弓箭二十人分别持盾牌、弓弩、长枪、斩马刀等兵器分列战车两旁。每边两行每行五人。赵明把军队以团为单位以五分之一的兵力即一个营一千人作为卫兵负责保卫工作和军需用品的运输工作。其余四千人共使用战车一百六十辆。

本来赵明是想在雄山关和犬错大战的时候用的结果生产的太少加上当时战争的变化没有机会用上。这次赵明来上京的时候把已经打造好的二百八十辆全带来了。在上京又打造了四十辆正好凑足了两个团。赵明为了防止大军渡河的时候受到日曼人的突袭便派了朱猛刚率领着两个团先行渡河防御没有想到正好派上用场。于是威震天下的神龙战车第一次大显神威。只见朱猛刚见到哨兵传来远处有日曼骑兵袭来的消息后不慌不忙立刻命令每边用车二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锦洲决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